翻出购书小票,发现买这本书的时间是2009年3月7日,记得是和小嘉子跋涉到很远的书店去买的,当时应该是怀着一种我就要折腾的精神去的,然后惊奇地拿着这本日本推理四大奇书之一去结账。本来就喜欢看日系,加之也许在评论家们的赞美下对小栗虫太郎的炫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应该已经看过了杂志上刊载的《背后之光杀人事件》,所以感觉很神奇),因此对这本书的期待应该是很高的。
可是前些天回到家翻出来的时候发现书签竟然插在后半部分,而且自己对整本书的后半部分完全没有印象,于是推断自己当初绝对是没有读完,继而下定决心,从头开始啃这部“经典”作品。奋斗了一周多,终于在今天凌晨看完了,可是感觉却十分奇怪。
略去文章的内容不提,从第一页开始,就有种被法水牵着鼻子走的强烈感觉。不说开头的降矢木家族释义中法水和支仓说的些有的没的,自从法水踏入降矢木家黑死馆那一刻起,自己似乎就只能任凭法水的忽悠,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也许是小栗虫太郎炫学炫到了家,看一些太过专业的知识简直就是在看天书,所以就跟着法水滔滔不绝的言论绕了进去。大概是因为连载,法水在小说中不断做出错误的推断,继而推翻,然后再错。我也就跟着他不断做出错误的判断,继而推翻,然后再错。。。
如果坚持啃下来,就会发现作者关于如何控制读者的思维实在是很有造诣。
伤痕在导读中说,除去反推理和炫学的成分,这部书仍然是架构极其复杂的本格推理小说的典范。在我看来,除去那些之后,剩下的就是一个庞大的降矢木家族,几件命案和杀人未遂的手法,以及凶手的动机问题,看起来是同很多推理小说相同的套路。而法水在不断推翻先前结论之后得出的真相,竟然需要用炫学中的神奇理论来解释(特异体质之类。。。),实在是让人眼花了。而最后关于凶手的动机,即真实身份,也实在感觉太过突兀(也许是前面我没仔细看的缘故?)。总的来说,这部小说确实是本格推理,可也不让人觉得是多么强大的本格推理。
如果相同的故事让别人来写,也许成品只是庞大的推理书海中最平凡的一滴。可小栗虫太郎却让它变成了经典,这也许是这部书最为神奇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