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2
   
  读取中...
 
读取中...
 
 
读取中...
时 间 记 忆
读取中...
最 新 评 论
读取中...
最 新 日 志
读取中...
最 新 留 言
读取中...
我 的 相 册
我 的 圈 子
读取中...
我 的 好 友
读取中...
博 客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读取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读取中...


 
rfu 新京报:如何看待北大天才出家 
[ 2010-9-9 12:56:00 | By: speechless ]
 

另一条成长之路。苏格拉底认为,应首先研究人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心灵的途径研究自然,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善,就必然行善。康德也认为,人是不受经验因素约束的自由身,而以善良自身为目的是最符合自由特征的活动。柳智宇为践行他的善良意志,必然会有这种“自由”的修行。对此,我们除了祝福,实在不必诧异。

万木霜天竞自由。我们并不缺少对非富即贵的追求,却缺乏对自由的尊重,缺乏对生命的内省与关照,缺乏对人类命运的发问,悲悯与爱。真正的大师,从来都是内心充满了善与爱。

柳智宇修行去了,世间或少了一位数学大师,也许会从此多了一位慈爱大师。在这个信仰缺乏的年代,我们需要追寻人生的意义,“我是谁”“所来为何”,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自省追问。

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

石嘉 学者

一位叫柳智宇的北大毕业生,放弃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全额奖学金,要到北京的龙泉寺出家,这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有的媒体还报道,这座有1000多年历史的寺庙里,有不少清华、北大的高材生沉隐修行。

北大毕业生到寺庙修行报道之后,也引起了不少非议,这意味着,直到今天,个人正当的自由选择还没有成为社会的共识,得到充分的尊重。

有些人对柳智宇的选择表示遗憾,这当然可以理解。毕竟,北大毕业生是让许多人羡慕的身份,更是被寄予了无数期待的身份。然而,这种期待往往要通过具体的物质方式兑现。是否真有人期待这样的孩子做一些自己喜欢做,又无害于社会的事情?是否真有人期待这样的孩子能通过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体现自身的价值?

今天,我们常说社会浮躁,人心思定。根据一个人的学历,事先设定了他必须从事的工作方向,要求一个人必须服从社会的传统认知,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浮躁?其实,一个沉静的社会,是一个放弃喧嚣,留给个人更多空间的社会。修行的人有很多种,有些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平静,有些是为了追求终极信仰。这些选择的背后,其实也是对社会的理解和付出,又何尝不可呢?

这些年来,对个人选择的尊重,一直是人们讨论的话题。这种选择其实不分高低贵贱,也不分物质精神。但从聚焦的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到关注的北大毕业生出家修行,媒体在关注这些个人选择的同时,是不是给了他们更从容的选择空间?

对这些个体来说,他们需要抚慰的是他们的父母,需要回答的是选择后如何实现自己的期待。从体制层面实现个人形式上的解放其实不难,但从传统成见和舆论围攻中解放个人选择更难。等到这种选择不成新闻,社会才真正实现了对个人选择的尊重。

在新浪网就此事做的调查中,超过40%的

(编者注:北大数学天才出家,如果按照成功学的标准,除非柳智宇他日成为佛门大师,否则真是“误入歧途”,但毫无疑问,比“成功学”更广阔的是人的自由性灵,对此,一个参照或者可以是卢安克,在此,我们唯有祝福柳智宇……)

长江日报:勿以成功学标准看待柳智宇出家

柳智宇隐居北京龙泉寺,成为“净人”,也就是尚未剃度的修行者。这一消息已被龙泉寺的僧人所证实。

毫无疑问,柳智宇是个天才,有超过常人的智力水准,在数学领域展示了令人惊讶的天赋和才能。在隐居寺庙之前,他获得过国际奥数金牌,保送北大,取得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在世俗眼光里,这是那种成功又一帆风顺的人生轨迹,但也终归是世俗的、常规的。

一个普通人的出家,并不会引来人们的注意。在我看来,柳智宇突然成为新闻人物,不仅仅因为他是智力上的天才,更可能的在于,他的人生选择是对世俗标准的一种逆反,对常规生活轨迹的一种“脱离”。

遗憾,不能说一点没有。不过,这是柳智宇的个人选择,他有足够的理智或者法律意义上的民事行为能力,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他甚至也未必在意旁人的理解。

随着报道的深入,我们知道龙泉寺隐居了不少名校毕业生。在一般的理解中,出家往往是一个人对现实绝望之极的被动选择,比如一个人“看破了红尘”,便选择出家,弃绝俗世,暮鼓晨钟。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出世与入世仿佛两个不同的、价值相反的世界,传统知识分子渴望入世建功立业、为帝王师,假如不得志、不被重用,就换上一种出世心态,或寄情山水古刹,或与宗教人士交游往来,论道谈玄。

可出世并非心甘情愿,一旦仕途得志,知识分子们的人生主题重又变成国计民生和建功立业的世俗大事。因此,入世是积极,出世是消极;世俗社会是对现实有用的作为空间,遁入空门则往往意味着返归内心,既对现实不关心,也对改进现实无所裨益。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对柳智宇和众多高学历、高智商的人归隐寺庙的那种遗憾之情。因为在我们看来,遁入空门未免“暴殄天物”。

但据我所知,在一些欧美国家,乃至在我国台湾地区,许多宗教人士都是智力或学术上的精英分子,这些人遁入信仰之门,或者剃度修行,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出家者,并不常被视为奇怪的事情。

我知道,宗教关乎人类的心灵和信仰世界,这一世界与寻常人生活的世界一样,都是有意义的。即便从世俗功利角度来说,一个出家人同样能够服务社会,“有用”于社会。比如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机构和宗教人士,他们广泛从事社会慈善事业,服务于社会工作领域,在保存和发展艺术、促进世界和平、进步事业上,都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这说的是现代社会中,宗教的社会性一面。当然,即便柳智宇以及更多人出家后不问世事,我看也无妨,假如他们在一个安宁的环境中,追问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对一些终极价值进行思考,求得个人内心的完满与幸福,你并不能说这是毫无价值的事情。

荆楚网:淡看“少一个天才,多一个行者”

一个曾经的“数学天才”,北大毕业后选择了出家成为一名修行居士(9月7日《楚天都市报》)。

这在常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北大人”是一个多么令人羡慕的符号啊,多少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就是获取这样一个跃龙门的机会。一个很有可能会在红尘中前途无量的天才少年,不奔前程奔修行,侧身于晨钟暮鼓的寂静中,有违学而优则显贵的常理。于是,有人唏嘘叹惋。蒋方舟也说,这是我们在数学研究方面的损失。

这个天赋异秉的孩子,思考的问题一向很终极,比如生死、宇宙、大爱。这就注定了他不仅仅是数学天才,事实上,他的文学、哲学造诣也不亚于文科生。“弟子一直在向上仰慕和希求,愿冷漠、孤独、伤害离我们远去。”“智宇发现自己有时会计较利益问题,心里有些不安。智宇是真正做到无我的人,怕利益问题会成为负担。”从柳智宇的心路历程不难发现,他选择出家其情可度。

一名北大学生发帖感叹:“世间少了一个柳智宇学长,多了一个圣宇大师。”其实这并非坏事。也许出家后的柳智宇,不能为周围带来物质利益上的收获,也不能带来金牌、大奖之类的荣耀,但我们实在不必以世俗的功名去衡量一个人的成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尊重他人的选择,而不是按照社会的愿望成龙成凤,比什么都重要。

北大的精神就是自由,兼容并蓄,抛开主题先行的思维定势,北大走出“卖肉屠夫”“范跑跑”一类的角色,并非教育的失败,让每一个学生顺其自然的成长,恰恰是我们应当追求的境界。柳智宇的愿望是普度众生,选择修行就是他在找寻民众表示理解这种行为。这足以让柳智宇有更多的空间,思考他上学时提出的问题:“随大流是安全的,因为能常与人沟通,如果离群索居,我们怎么保证自己不会堕入到自己的情绪和成见的小世界里?”

 
发表评论:
读取中...
Powered by 推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