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
http://www.tuili.com/blog/u/2112/index.html
一些想说的话  
读取中...
 
公告
读取中...
 
 
时间记忆
读取中...
最新日志
读取中...
最新评论
读取中...
最新回复
读取中...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站点信息
读取中...
 
 
popodian书评48之《黑暗之刺》(作者:劳伦斯·布洛克)  
2012-8-23 12:02:00


作者: [美] 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陈佳玲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10-9
页数: 186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午夜文库·布洛克:马修斯卡德系列


-----------------------------------------------------------------------


  作为一名看阿婆、奎因入门的欧美古典派死忠来说,冷硬派作品一直是我的短板。记得当初看钱德勒著名的马洛系列和哈米特更著名的《马耳他之鹰》时,都提不起多大兴趣。从此我以为自己和冷硬是彻底绝缘了,直到我翻开了劳伦斯·布洛克的“马修系列”!
  
  看布洛克的书这是第四本了。从《父之罪》开始,一直到这本《黑暗之刺》。马修就是一个生活在城市边缘的浪子。他受雇佣——有时候雇主是还是警察朋友介绍来的,而他只用花20多美元作为感谢——然后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的去调查案件。空闲的时候就去阿姆斯特朗酒或者其他酒吧喝一杯波本加咖啡。再把得到的报酬拿出十分之一捐给任意一家教堂。为某几个已故的人点上蜡烛。没有惊艳的诡计,没有严谨的逻辑,也没有被黑白两道一同敌对的悲惨。劳伦斯一直就是用这样不温不火的故事紧紧抓着我。
  
  本书讲述了一件九年前杀人案的侦破故事。九年前,一名冰锥杀手连续杀死多名女性后悄然消失。九年以后,警方却意外地逮捕了他。他对自己犯下的罪供认不讳,但是却拒绝承认谋杀了芭芭拉。芭芭拉的父亲为了找到真相,请马修调查。然而事情过了那么久,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了。马修只能如大海捞针一般,寻找着事件的真相!
  
  用同样是调查多年前案子的《啤酒谋杀案》和《凶手是狐》与这本《黑暗之刺》做了一下比较。波洛的命显然好的多。因为所有的证人都是现成的,包括当时与案件有关的警察和律师。所以他可以一个个的询问口供,而证人们也都对案件记忆深刻。这样,波洛就可以轻松地转动他那灰色脑细胞,组合出真相;奎因的运气稍差一些,证人们都必须是他自己找出来。线索也得自己一点点去挖。然而当时的证人们能够提供的线索虽然并不多。但幸运的是线索都还算有用。而且居然还有一点物证供他推理。虽然费了些力气,但是也算是相对轻松的;而和前两位相比。马修的命就没那么好了。他和奎因一样,也是自己查找证人,但是证人们不是搬家了,就是去世了。即使有几个健在的,也不会告诉他XX在什么时候说了什么重要的话。或者告诉他XX正好在某个时候出现在某个地方。他们只会像正常的美国人那样,唠叨一大堆毫无用处的家常,然后很遗憾的告诉马修自己帮不了他。马修必须自己思考各种可能性,然后一条条地去查。而且,他虽然有一些警方的朋友,却没有像贾普警长或者老奎因探长那样能够无条件提供任何帮助的人。甚至最后连他的雇主都开始阻碍他。他只能独自一人去探寻真相!也就是因为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性,最后他才会触到那个揭开真相的机关——当然,这也需要一点运气成分——否则,很可能他到最后都无法查出真相。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马修的最大特点就是真实感!能让读者身临其境,不知不觉的就化身为马修!
  
  书中一句我最喜欢的话是“回忆是一种合作的动物,很愿意讨好,供应不及时,常常可以就地发明一个,再小心翼翼地去填满空白”。这句话非常形象地描写出了记忆的特质。同时也表现出本案的难度。我觉得,正是因为有这个前提,马修才是马修,才不会变成波洛或者奎因。也正是因为布洛克的书中经常会冒出这样精彩而又真实的描述,才会使他的作品充满那种奇异的文学调调。仿佛黑暗中的闪电。是最为光亮的东西。
  
  本书的名字《黑暗之刺》,除了暗示冰锥凶手每次杀完人都会戳瞎被害人的眼睛外,也是本书很重要的一条线索。更是将凶手心理搅的天翻地覆的关键因素。而我则认为“黑暗之刺”就是生长在人心最黑暗地方的一颗种子。它埋藏在黑暗中,一旦发芽,便会刺破一切理智和良知,令人做出任何疯狂的事情。而本书中的凶手,便是黑暗之刺的俘虏!
  
  马修系列犹如一杯纯酿,入口时可能平淡无奇,但是却回味无穷!

水镜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读取中...
 
 
Powered by 推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