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整体的胜利:《地狱之缘》 |
[ 2010-11-21 13:18:00 | By: 暗海 ] |
暴风雪中的新英格兰原野,一间孤寂的木屋。 黑暗之中,神秘的降灵会正在举行。灵媒艾琳·奥登受丈夫弗兰克之托,要召来前夫格里莫的亡灵,询问格里莫遗留林产的处理事宜。 亡灵真的在人们头顶出现了……此后,怪事层出不穷,直到最后,一把利斧劈向艾琳的头颅…… 这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案件,要由玩世不恭的赌徒罗根·肯塞德一探究竟。
在足球场上,每只球队都是由十一名球员组成(五人制除外,踢野球更不算...),也许有的球队可以依靠个别球星的发挥赢得胜利,但在更多的场合下,只有团队协作,才是取胜的王道。
而在推理的世界中,诡计就好比那些令世界瞩目的球星,也许一部优秀的作品,配以一个优秀的诡计足矣,凭多位“明星”,整体作战的却并不多见,这部《地狱之缘》,便给我们补上了“诡计的团队协作”这生动的一课。
多个诡计一齐出现的作品并不少见,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四魔头》便是其中一例。这部号称“包裹着长篇小说外套的短篇小说集”着实精彩,不过只能算作小品一篇,没有此作这种厚重之感。后来者,保罗·霍尔特也很喜欢利用这种模式,只不过他的作品中模仿的成分多了起来,诡计串联也比较机械。日系作品也不乏此类作品,但多数是短篇连作形式,难以逾越经典。
在这部作品中,黑克·塔伯特所用的每个诡计,细究起来都难以令人震撼,然而,当他们有机的组合到了一起,便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部神作。
首先,对于诡计的数量而言,这部作品绝对可以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没有多少作者会奢侈的将如此多的诡计融汇在一部著作之中,而黑克·塔伯特却会这样做,因为他是一位奇才,一位推理小说史上不可多得的奇才(很明显,天妒英才的悲剧在他身上同样应验了,这使他在完成了两部不朽的长篇和至少两个短篇后便便草草结束了他的推理小说作家生涯)。
一名拥有众多明星球员的教练是幸运的,同样也是不幸的。幸运在于他有太多可主宰比赛的球员,不幸的是如何调配他们显然绝非易事,搞不好就会像银河战舰I一样,赚足票房却四大皆空。而一名推理小说家同样如此,他们好比场上的教练,布局显然是主宰作品好坏的关键——一招不慎,便可能招致满盘皆输。但黑克·塔伯特却做到了。多个诡计串联十分自然,尽管信息庞杂但主线却十分清晰,对于塔伯特这样一名并不资深的作家(第二部作品),能做到如此,实属不易。
约翰·迪克森·卡尔,推理小说史上一个不朽的名字,被誉为“密室之王”的他不仅仅以精妙的密室著称,同时还精于描写诡异的气氛。他的“红白黑”三部曲——瘟疫庄谋杀案、白修道院谋杀案、红寡妇血案更是将“哥特式推理小说”发挥到了极致。说到此,“哥特小说”可谓是“推理小说”的前辈,推理小说鼻祖爱伦·坡便是以哥特小说成名,但可以说在推理小说家中,没有人能在气氛渲染上与卡尔抗衡,但凡事没有绝对,黑克·塔伯特就为我们上了这样一课。
在这部《地狱之缘》中,黑克·塔伯特让我们领略了“类卡”中的“超卡”,应该说“类卡”需要勇气,而“超卡”,则更需要实力。诡谲的气氛、若隐若现的亡魂、灵媒与降灵会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传说.......一个个在卡尔作品中一出现便会令人热血沸腾的词汇,在黑克·塔伯特的演绎下平添了几分新鲜,同样不失精彩。“哥特式推理小说”在他的笔下再一次获得了新生
在人物构成方面,这部小说给人以“承前启后”之感,除了侦探罗根·肯塞德之外,那位魔术师更多的是助手的角色(后面的短篇《对手》更是如此),当然此人不止如此,言多必失,避开不谈。侦探的形象也比较抓人眼球,古典模式中的歇洛克·福尔摩斯+约翰·H·华生的模式被承袭下来,而几位配角形象塑造的尤为生动,这也体现了后期推理作品的趋势。
总而言之,这是部对得起“经典”名号的作品。
在出版社工作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还是相当不错的,作为吉版推理的前期作品,这部小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论是黑克·塔伯特的名气还是出版社的宣传都是给这部作品的销量以保障。装帧精美,手感舒适,极具收藏价值是吉版推理的一大优势,这部同样不例外。
不过,这部作品的翻译是饱受诟病的,笔者英文盲,在此不做太多评价,只是从中文角度来看,这部作品的翻译还算中规中举,不会影响阅读。
最后,还是感谢吉林社能给我们再一次拜读经典的机会,希望能继续推陈出新,有更多佳作问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