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不如去死》:天才的社会派 |
[ 2013-1-2 16:37:00 | By: 暗海 ] |
推理小说理论上是可以粗略的分为两个流派的:讲求诡计布局趣味的本格派和以反映社会问题为己任的社会派。二者相互对立的同时又互通有无。但实际上对于读者而言,早已确定了“本格作家比较天才”这样的推定。
但当你发现有一天,天才的京极夏彦为我们奉献了一本纯粹的社会派作品《不如去死》时,也许一场颠覆,蠢蠢欲动。“社会派也可以这样天才”!
张力,还是张力
亚佐美在公寓里突然被杀死了。无礼而粗鲁的健也想要打听死者的情况。他分别与亚佐美的上司、邻居、情人、母亲,还有警察和律师谈话。这六个人都各怀心事,言辞闪烁,健也更是毫无收获。凶手,到底是其中的谁?
看上去只是很单纯的涉案小说。或许可以说社会派的诡计大多是薄弱、“虚设”的,这一点在这本非常规的杰作中依旧有所体现。如果是这样,作品的
布局便显得至关重要,即使可以完成中规中矩,也只能落下流俗的评价。京极选择了一种细腻的布局——用六段独自成立的证言串起全篇,就像号称东野圭吾笔下的
加贺恭一郎“第一杰作”的《新参者》,很日常的结构。真的很意外,之前满纸怪力乱神的京极夏彦,居然会驾驭这样日常的题材。
但就算是日常,京极夏彦也可以做得极不安分。也许是从属关系的不同,京极选择充当侦探的健也遇到的似乎都是不大正常的家伙,在对话中大多会显
得很跳脱。这样的处理或许会显得脱离现实,但既然号称是社会派,就一定会恪守真实。本作中,每一个参与者都会有自己的故事,独立成章,充满张力。而一旦串
联起一幅画面,你会有惊异的发现。
像《地狱变》,欲罢不能的真实,击碎幻梦的恐怖。
如果这就是人生……不如去死。
毁掉一个世界,然后重生
最初的神话一定凝结着人类最本质的祈盼,比方说诺亚方舟。当时街污浊到无法运转时,人们会乐意接受40个昼夜的大雨,即使毁灭,也要涤清污浊。
《不如去死》所传递的正是这样一种信念。沉浮于世间,一次次反复着喜欢或讨厌的剧情,我们似乎都在为了某个目的苦苦支撑着。也许你会在某个阴惨的日子想到终结,“不如去死”,但又有谁会真正下定这样的决绝呢?
你的世界,并没有那么糟,所以徒劳的怨尤,只是在浪费你的时光而已。
在这里我并无意探讨受难之与人生的关系。我们并没有象西绪福斯那样触怒死神换回周而复始的炼狱,所以很大程度上,你认定的磨难,大概只是一种失望,一种荒唐的自我催眠,让自己可以更安心的止步,更心安理得的蚕食年华。
当然,以理想状态来探讨人士显然是不够周全的。人心的难解,或许可以堪比“薛定谔的猫”那样。而同时,对于另外的“观察者”来说,每一颗心都
好像密闭在盒子里一般,不可预知。或许真的会存在一种状态,生命中已然被污浊侵满,或许与其苟延残喘,“不如去死”会像你所知道的那些积极的意象一样,代
表抗争,也意味着希望。
冷暖自知。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要清楚,心的去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