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帷幕》有感
作为波洛的最后一案,如果单从推理过程和诡计设计上看,《帷幕》并不能算是上乘之作。但是作为集智慧与荣耀于一身的波洛,显然不再需要利用他一生的最后时光告诉我们他有多聪明。
全书从黑斯廷斯回到斯泰尔斯那一刻起,便充满了一种追忆往昔岁月的伤痛,特别是看到波洛的苍老和衰弱时,这种痛心的感觉便更加明显。不管波洛再怎么强调他的头脑有多灵敏,他都不能否认他已经老了的事实。但是波洛就是波洛,他不会因为自己个人的问题而放弃自己内心的坚持和执著,尽管这样的坚持和执著在别人看来可能有失偏颇。
书里说,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谋杀犯。“凶手”也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一弱点,假他人之手满足了自己内心罪恶的欲望。那些真正实施犯罪的人也许没有凶手的内心险恶,也许他们的行为只是一念之差,也许他们还怀着一种拯救他人的牺牲精神,但是他们同样应该为他们的行为负上相应的责任。谋杀之所以会成为一种习惯,并不是因为谋杀行为本身,而是因为人们已经不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波洛曾经说过,被害者的道德品质与案件无关。同样,凶手的道德品质与案件也是无关的。如果波洛没能在黑斯廷斯犯案之前制止他的话,那么无论黑斯廷斯再怎么高尚正派,光明正大,恐怕都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波洛可以阻止别人犯罪,却无法遏制他人内心的欲望,可以拯救朋友的人生,却无法救赎自己的生命。《东方快车谋杀案》中发生的事件与其看作对于恶人正义的审判,不如理解为波洛的无可奈何,他无法阻止恶人做恶,同样也无法阻止别人对于恶人的报复,惟一能做的恐怕就是坚持和执著于自己的内心。他常说:“我决不允许谋杀。”,正义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抓到凶手,更重要的是还无辜者清白以及保证他们的安全。他逾越了上帝的职责,却并不会怀着侥幸心理把自己的生死交给上帝,他以正义的名义审判了凶手,也审判了自己。故事的结尾看似是在表现波洛内心的挣扎和信仰的崩塌,其实任何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一次他从始至终遵从了自己的内心,他死而无撼。
斯泰尔斯,作为整个系列故事的开端和结尾,见证了波洛辉煌事业的起点,也在最后一刻见证了一个伟大侦探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