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范达因三作  
范达因在我的印象中,略微有些像是奎因璀璨光芒之下的附属品,每次提到范达因,“奎因的引路人”这个称谓就挥之不去,作为黄金时期早期的作者,很多作品以现在的眼光审视,算不得优秀。幸而有人替我筛选,得知《金丝雀杀人事件》,《格林家杀人事件》和《主教杀人事件》为范达因的巅峰三作。



由于我是按照时间顺序看的,三本中评价较低的金丝雀也就是我读的第一本,确实看得我稍觉烦躁。金丝雀作为一篇长篇小说,本身案件的核心却相当简单,仅仅一个简单的密室和一句尸体,就占据了最主要的篇幅,菲洛在文中对于现场的勘察以及事件经过的重现固然精彩,但是重建以后,篇幅推进就一直在原地踏步,马克汗检察官一直在质疑菲洛的现场重建,来回多次进行了拉锯战式辩论,而警方的调查也一直在各嫌犯的不在场证明上,偏偏对于不在场证明的调查止步不前,一直没有新线索。以这种内容占据了大量篇幅后,终于有一个重要证人带来转机,然后这位证人就立起了范达因式flag,也以这人的死,剧情再一次得到了发展,不过可笑的是,这剧情的发展却没有推动推理的线索,最后居然让菲洛用***观察性格的方式来判断凶手,这中手法要是出现在经验丰富,见过无数罪犯的马克汗检察官身上,我倒觉得颇为合适,但是文中一直自负的菲洛推理能力,居然用这种手法来判断凶手,着实让我大跌眼镜,这也导致案件分析的逻辑性相当不足。至于最后的那个密室,或许那时是个创新吧,但是对现代人来说,实在是个玩剩下的梗。总而言之,如果金丝雀是范达因作品中的第三名的话,那么除了格林和主教,范达因的书也就没什么可看之处了。



PS:范达因式flag:文中总会出现一个重要证人,要向警方透露什么,但是在他对警方说之前,就被灭口了。



对比金丝雀,格林给我的感觉则是像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金丝雀简单而枯燥,推理显得颇为滑稽,而格林家杀人事件却充实而紧凑,推理的逻辑上也是丝丝入扣。当一个杀人案件的调查基本完结时,没有什么废话的就发生了下一起杀人事件从而推进剧情,一直保持着读者的紧张感。老宅中,一家人,分遗产,这种模式也正是推理小说迷所津津乐道的。最后案件的经过与线索也通过菲洛的一份列表清晰的展现在读者们,全篇推理中,除了一个小瑕疵(会在最后泄底一下)意外,基本上无懈可击,在推理性上应该属于范达因的巅峰。



格林的故事节奏紧凑而充实,主教杀人事件没有像格林那样的快节奏,故事叙述上也没有那么酣畅淋漓,但是却显得平坦流畅。范达因很好的引入了童谣杀人的元素,通过童谣来个故事增添了更多诡异神秘的氛围,而“主教”作为一个精于算计的人,虽然在主线中一直未现身,但是一直在隐隐中有种菲洛在和他较量的感觉,相比与格林家的行云流水,顺理成章,主教杀人事件更侧重一波三折,峰回路转,也是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好故事,虽然最后的解答没有达到格林家那般严谨,但是几次转折的故事,以及作者巧妙设置的一些红鲱鱼(泄底区会提及),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解答在严谨性上的不足。



———————————————————以下内容泄底———————————————————————————————————————————————————————————————————————————————————————————————————————————————————————————————————————————————————————————————————————————————————————————————————————————————————————————————————————————————————————————————————————————————————————————————



虽然专门搞出个泄底区,其实也没什么东西,关于格林家杀人事件里,凶手服用了两毫克毒药伪装自杀,但是医生在给凶手检查时,信誓旦旦的说凶手服用了6毫克的致死量,也因为这个医生确定是可靠的,所以我一度排除过凶手的嫌疑。这种事情完全可以用一句不知道他服用了多少来带过,或者在哪儿稍作不经意的提及可以伪装成服用六毫克致死量的方法来处理,不知为何范达因要留这么一个瑕疵在此。



第二个就是主教里的红鲱鱼,这个设置以年代来说,也算别具匠心,在命案发生时,其他人都有不完整的不在场证明,只有一个人没有不在场证明,这时我们心理都会下意识排除这个人,尤其是推理小说读的多人。范达因借此反而给凶手设下了一层保护,倒是非常精妙。
发表评论:
读取中...
时间记忆
读取中...
登录
读取中...
最新日志
读取中...
最新回复
读取中...
最新留言
读取中...
加入小组
读取中...
我的好友
读取中...
我的照片
Powered by 推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