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时期的分水岭——《半途之屋》(埃勒里·奎因)
本书是奎因的一个分水岭,第一时期作品以逻辑推理著称,而第二时期作品则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加之爱情等非推理元素,使得故事更加有趣!
前不久我曾吐槽过《龙牙》中爱情等非推理元素所占比重太大,以至于掩盖了推理的光辉,但本书不同!本书的推理与故事存在着美妙的协调性,其中爱情等非推理元素只是一种点缀,为在奎因的布局中迷失方向的读者提供整理思路的时间,其存在完全不会削弱推理的光芒,反而使这场推理更加精彩!
本书入题极快!开篇不久奎因的老朋友比尔就在一个屋子里发现了死者——比尔的妹夫乔——并求助于奎因,其后就是对犯罪的现场的调查,新人物不断出现,线索也不断浮出水面!原来乔是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人——上流社会的约瑟夫·肯特·金鲍尔与中产阶级商人乔·威尔森。而他遇害的屋子正是他进行身份替换的秘密基地——半途之屋!这一线索的出现大大加深了本书的悬疑性,死者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
故事继续发展,而被挖掘出的种种线索都指向了同一个人——死者的妻子露西!于是故事进入了第三章的法庭篇!
法庭篇中无非是列出证据,询问证人等环节,也没有精彩的推理或意想不到的逆转,但陪审团却让我印象深刻。书中提到,陪审团中有两人在最后硬是把2比10的局势逆转为12比0,我不得不佩服这两人沟通能力的强大!NLP的十二条前提假设提到: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果”与“没有效果”。这两位陪审员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但他们擅于沟通,以至于最后他们靠着这“有效果”的沟通逆转了局势!当然,我们也可以单纯理解为这只是奎因为了最后的逆转所埋下的伏笔。
紧接着便是对本案的关键人物安德丽亚的调查,并加上最后奎因精彩的逆转。(这里就不多说了,说多了容易泄)
好了!各位,所有的线索都已经给出,请尽情享受狩猎的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