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点评:
经能工巧匠之手,四颗半平凡的珠玉被打造成一串光彩夺目的宝石项链。
黄蓉噗哧一笑,说道:“七公,我最拿手的菜你还没吃到呢。”洪七公又惊又喜,忙问:“甚么菜?甚么菜?”黄蓉道:“一时也说不尽,比如说炒白菜哪,蒸豆腐哪,炖鸡蛋哪,白切肉哪。”洪七公品味之精,世间稀有,深知真正的烹调高手,愈是在最平常的菜肴之中,愈能显出奇妙功夫,这道理与武学一般,能在平淡之中现神奇,才说得上是大宗匠的手段,听她这么一说,不禁又惊又喜,满脸是讨好祈求的神色。。。
――摘自《射雕英雄传》
言归正传,一直以来都想仔细评论一下《鸦》,又感能力不足和无处下手。但这篇小说对于推理创作有颇多启示,所以斗胆先抛出一块砖头。
内容简介:
弟弟两铃数年前失踪归来后又死去,哥哥珂允为探究原委,凭借弟弟日记中的蛛丝马迹,只身来到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被乌鸦袭击后为千本一家所救。号为“大镜神”的宗教领袖手握无上的权力,他主宰着这个文明落后、极其排外的村子。村子里,东村和西村两大势力并立,为了土地和各自的权益勾心斗角。40年前,曾经也是势力之一的南村龙树家,生下了一个被称为“鬼子”的异端儿,为保护孩子不被处决,付出了全家灭门的代价。
珂允来到村庄之前,已是祸事不断:千本家的长女松虫在出嫁之际,按村里习俗为自己制作等身大的人偶时,被查出是“鬼子”而被处决;村里唯一不信仰“大镜神”、一心梦想炼出赤金的野长濑老人被刺身亡,案发现场留下血手印,却被村人以自杀结案。
珂允来到村庄之后,更是接二连三地发生血案,作为唯一外乡人的自己也被视为最大嫌疑犯。“大镜神”究竟是何方神圣?野长濑老人为什么被视为自杀?这其中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而“鬼子”究竟有何可怕之处,以至被视为洪水猛兽?
珂允奋力寻找线索,逐步迫近真相之际,侦探麦卡斯特鲇突然出现,颠覆珂允的推理之余,更揭开了隐藏在主线背后的惊天秘密。
第一颗珠玉:“鬼子”的诡计
“鬼子”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为什么松虫在制作人偶时被查出是“鬼子”?阅读时这些疑问一直缠绕在脑中。疑问归疑问,由于一直把它当作是全文的一个小点缀,并没有过多地放在心上。直到最后真相揭晓时,才知道这是解决整个案件的最大关键。
“鬼子”的诡计一点也不新鲜,更非独创。行人的馆系列中的一篇就用到过。拿这个陈旧的诡计作为全文的核心诡计,不被挑剔的读者骂死才怪,可是在评论中看到的却是一片赞誉之声。
究其原因,我个人归纳为:作者成功地用“最小级别的诡计营造了一个壮观宏大的谜团”,这种巨大反差所带来的效果远大于“壮观宏大的诡计营造出壮观宏大的谜团”。很拗口的一句话,赫赫。宏大的诡计一般比较复杂,可能还要借助外部环境甚至特殊机关,这种诡计读者很难想到,只有任凭作者“老师”边卖关子边讲解。像“鬼子”这样的诡计,人人都具备猜出真相的能力,但最后一拍脑袋大叫“原来如此简单,我为什么没有想到?”的读者绝不在少数。
你的馄饨里包的是虾仁,我的只是白菜馅,你的馄饨尽管好吃我也不服气。可是如果你的馄饨也是白菜馅,且鲜味不遑多让,我只能佩服你厨艺高超。如是而已。
第二颗珠玉:心理盲点
运用心理盲点的推理作品并不多见,尽管起源于爱伦坡《窃信案》的这类诡计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武侠小说中常出现的“最危险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地方”亦是心理盲点的一种运用。
《鸦》中围绕着“大镜神是何方神圣”这一谜面,作者给我们下了一个大圈套。由于可能泄底,不做更多的说明。
心理盲点通常成为小说的核心诡计,无论是《窃信案》、《隐身人》还是《刺青杀人事件》。《鸦》中这颗珠玉的高明之处只在两个字:奢侈。“鬼子”的诡计已经够好了,还要再来一个精彩度不亚于核心诡计的“心理盲点”。把这两个诡计拆分成两部小说,我们也不会有任何怨言的,麻耶老兄!
第三颗珠玉:又见叙述性诡计
慢着,既然“鬼子”的诡计是核心诡计,怎么又会有“叙述性诡计”,这两者可以并存于一部作品中吗?在读《鸦》之前,我也认为两者无法共存,然而独一无二的麻耶雄嵩做到了!如果说谁能把推理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更提高一个境界,此人绝对是候选人之一。
诡计本身依然一点也不新鲜,但将其作为非核心诡计融入于一部本格推理小说中的全新尝试,则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估且称之为“复活节彩蛋”效果。微软推出Windows时,制作了一个名为“复活节彩蛋”的小把戏,并非人人知晓。而作者隐藏在文中的这个叙述性诡计,竟然有不少读者压根就没意识到。其实作者在后半段用了一个明显的矛盾点给这段“小插曲”收了尾。但一来,读者早已习惯麻耶作品中常见的“说不清”问题;二来,这个诡计隐藏得着实太深(对于中国人来说更是非掉下去不可的陷阱),于是用一句“麻耶老兄又来忽悠我们了”打发疑惑并心生闷气的读者恐怕不在少数。
其次,这段叙述性诡计虽是“小插曲”,但也是最后揭示的另一惊天秘密的伏笔所在。
努力识破作者布下的诡计自然是阅读推理小说的一大乐趣,而能够让我们和诡计躲猫猫玩的,只此麻耶雄嵩一家。
第四颗珠玉:否定之否定
这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是推理小说的诸多卖点之一:近结尾处颠覆原先的推理。
不过这种卖点容易弄巧成拙,比较常见的情况:1、第一层推理简直是那个什么不通,再蠢的读者也得不出那样的结论(请参照《名侦探柯南》中毛利小五郎的大部分推理)。2、“你说第一个推理不对,为什么?噢,因为有了新线索。在哪,前面有吗,我翻翻?什么,没有?你也是才知道的?”(于是读者操起板砖,侦探捂头叫屈:关我鸟事,老子只是来打酱油的,要砸就去砸作者嘛!)
《鸦》中,主人公珂允做第一层推理,破解“鬼子”(第一颗珠玉)的真相;麦卡斯特鲇做第二层推理,部分颠覆珂允的推理,“心理盲点”(第二颗珠玉)为此打下全部基础;麦卡斯特鲇阐述第三层真相,揭开全篇背后隐藏的惊天秘密时,“叙述性诡计”(第三颗珠玉)埋下的伏笔终于得以回应。
“否定之否定”可能出现的毛病一概没有。至此,四颗珠玉珠联壁合,密不可分,共同串连成为一条光彩夺目的宝石项链。
半颗珠玉:遗憾和纠结
主线背后的惊天秘密是这最后的半颗珠玉。本可以给《鸦》打95分,如今因为它只能倒扣10分。
本人最不喜欢的元素出现在这部几乎可称完美的作品中,确是一大遗憾。然而,没有这半颗珠玉,其他的珠玉便没有存在的必要。纠结啊纠结,万般纠结之余,只好效法古龙先生笔下的小鱼儿“长长的刀疤一点也不丑,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将这半颗珠玉一并串上。也许这正暗合了麻耶雄嵩以文为戏、随心所欲的气质。
添足一笔:
读过冈岛二人的《然后门被封闭了》后,时常会问自己:诡计真的很重要吗?读过《鸦》后,坚定地告诉自己:诡计真的不是很重要。摘录《射雕英雄传》中的这一段所想表达的意思即在于此,冈岛二人和麻耶雄嵩就是“能在平淡之中现神奇”的大宗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