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点评:
“本格推理”的发扬者。whodunit+whydunit模式的最高杰作。
作者简介:
大山诚一郎,1971年出生于日本琦玉县。就读京都大学时加入了京大推理小说研究会。
2002年在《e-NOVELS》(似乎是本杂志)上发表了whodunit推理小说《她不可能杀死Patience》,一度成为话题。
2004年10月发表出道作《アルファベット?パズラーズ》(可直译为《字母谜题》)。尽管出版时已近投票期限,但仍位列“2005本格推理BEST10”的第八位。
内容简介:
住在同一栋楼里的警官后藤慎司、翻译家奈良井明世、精神病医生竹野理绘,常去房东峰原卓的家聚会,谈论身边发生的命案。议论过后,房东大叔总能切中要害,展开推理,一举解明真相。构成本书的两个短篇和一个中篇讲述的就是他们的破案故事。
第一篇《P的妄想》。有个富婆,喜欢开茶话会,对品茶也很讲究。但最近不知为何,开始喝起罐装茶来。佣人向奈良井诉苦说,富婆可能患了被害妄想症,总说自己会下毒害她,不光是茶,连饭菜也叫外卖。这天,奈良井携竹野一起赴茶会,不料富婆竟死在自己房间,现场有一杯喝了一半、内含氰化物的罐装茶。现场奇特之处在于,奈良井把富婆送进屋时,没看见罐装茶,一小时后发现人死时却出现了,但期间没人进过房间。
这一篇的亮点在于喝罐装茶的原因。讨论中,对“怕被下毒,喝瓶装水也行,为什么非得喝罐装水”这一疑问的推理相当精彩。“瓶装水与罐装水的区别”这一着眼点让人叫绝!尽管最后揭示的原因非常的“神动机”。至于现场的奇特之处,则是运用了一个物理诡计,颇为生硬。不过,成为破解诡计突破口的线索隐藏巧妙,另外诡计手法还和篇名扯上了关系。
第二篇《F的告发》。深夜零点刚过,有人给警方打电话,说某美术馆的职员D被人杀了。警方赶到现场,在一个进出需指纹验证的房间里发现了D被刺死的尸体,死亡时间为晚上8点到9点。该馆还有馆长A、职员B和C,秘书E。其中只有A、B、C(包括死者D)登录过指纹,能出入这个房间。调出当天记录,发现8点至9点间,先是职员B、后是馆长A进去过。而九点后职员C进去过。很明显A、B、C三人就是嫌疑人。然而,职员B有尖端恐惧症,不能持刀;馆长A最近伤了右肩,没法砍人;职员C又是在死亡推定时间后进去的,于是谁都不可能作案,遂成不解之谜。
这一篇的亮点在于破解谜团时,用到了一个烂得掉渣的推理元素。当这个推理元素提示给你的时候,一切的不可思议瞬间变得无比简单合理。设置的伏线份量十足,最后以一番“为何要拖延到零点后再报警”的推理压卷,也是亮点之一。
第三篇《Y的诱拐》(“诱拐”为绑架之意)。幸福的一家三口。某日早晨,儿子上学途中被人绑架,绑匪说给孩子装了定时炸弹,会在明天晚上七点爆炸。赎金要求一亿日元,且威胁父亲不得报警。但父亲考虑再三,还是报了警。次日,父亲接过从银行送来的赎金,奔赴交接地点——一幢因破产被银行收走的公司楼。父亲把赎金放下,回来等候罪犯的消息,不料七点整时,那幢公司楼发生了爆炸。其实孩子就关在那幢楼里,于是与赎金一齐化为了灰烬。事后绑匪打来电话说,因为警方的监视,他无法接近那幢楼取赎金、拆炸弹。
几周后,一桩凶杀案的遇害者被疑为绑匪之一。某个酒店老板有一次在车站遇见此人,当时这人做了一件奇怪的事:说要给朋友买礼物,于是去了剪票口外的一家店,结果赶回来时车刚开走,其实他买的礼物在剪票口内的店里也有(日本不像中国,站内站外的价格是一样的……)。由此,警方认为当时他是在和主犯接头,主犯会和他会合坐下一班车。为了不让酒店老板起疑,就找借口拖延时间,故意错过了一班车。这人另有一次,在酒店老板的店里喝完酒回去时,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谁都没看出来呢,Y是个假货。”
最终,警方虽多方努力,但还是成了一桩悬案。十二年后,父亲患上了癌症,临终前写下案情手记,在网上公开。这份手记被我们的四位主人公看到,于是展开了一段否定之否定的推理……
这是本书最为出色的一篇,深有阿婆的风范,让我想起了阿婆的《葬礼之后》。whodunit+whydunit的最高杰作,这绝非溢美之辞。其中对绑匪之一的两次奇怪言行的推演,虽三折五转,但逻辑简单明晰,推理的结果又直接指向真相,在Plot方面的表现无可挑剔。可以这么说吧:我猜想了各种可能性(有些还是神展开),唯独没有猜到成为真相的那一种(绝对不是神展开)。
杂感:
岛田庄司的《本格Mystery宣言》已是二十多年前的著作,但一些观点至今认同。在这本书里,岛田把阿婆的作品归为“本格推理”,将卡尔的作品归为“本格Mystery”。
如此分法也许简单粗暴,但直指核心。回想一下,阿婆的看点是什么?是密室、不在场证明之类的诡计吗?当然不是。表象地说,阿婆的看点一多半在于意想不到的凶手;往深里说,则是看她如何设计一个个现象点,然后用针线划出一道曲折婉蜓、但又合理至极的轨迹将之串连起来,缝制出一个意外的真相。读者从中获取的快感绝不亚于诡计流作品所带来的震撼。
岛田将“本格Mystery”定义为,具备幻想性谜团和高度逻辑性的推理小说。由于“幻想性谜团”这一要求,自然而然就会在诡计上下工夫。于是本格Mystery后来差不多成了诡计流作品的代名词。这个姑且不论,问题出在岛田对另一类型作品的定义上。他认为去掉“幻想性谜团”这个要求,或者说缺乏“幻想性谜团”,但具备“高度逻辑性”的推理小说则是“本格推理”。如此一来,首先在定义上,本格推理就比本格Mystery矮了半截,这就很值得商榷了。
私以为,岛田所说的“高度逻辑性”指的多半只是诡计解释的合理性(不坑爹程度)。他是否在小看那一类以伏线之妙、串连之巧、真相之醍醐灌顶来激起读者震撼的作品呢,就不得而知了。
虽说岛田的“本格推理”论仅属一家之言,但还是在一句话点评中引用了这个名词。因为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更精准地表述这部作品的特征。不过遗憾的是,这本书没有获得任何奖项,令人扼腕而又无奈。
手边还有他的另一部作品《假面幻双曲》,读完后会另作评说,敬请等待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