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性感和感性结合起来能够形成某种特定的意象,那么我一定会用这样的词语去形容我的一位朋友与他的作品。诚然,作者和作品本身密不可分。
最初结识王稼骏先生是在04年的推理之门网站,当时中国本土的原创小说写手们还相当罕见。因此想要寻觅一些有着中国风味的推理小说便显得异常辛苦,好在我来到推理之门并有幸认识了一群对推理小说创作有着浓厚兴趣的写手们。他们有着几近相同的兴趣:热爱阅读推理小说;有着惊人的创作热情;想象力丰富;言谈幽默又充满智慧。王稼骏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
初识王稼骏带给我的印象可以说非常单纯,感觉就是一个才华横溢彰显个性的文艺青年,但是在言谈中却偶尔也能体会到他理性的另外一面。虽然在他的作品中时常有着关于社会阴暗、人性扭曲的深刻批判,但是在现实中的王稼骏基本上很难想象会说出那样的论调,这大概也是他之所以会选取类似题材的缘由所在吧。
不得不提的是,在因《圣诞夜的悲剧》前往上海时,终于见到了我常常幻想着发散着艺术气息的年轻写手,但是结果却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王稼骏的体型文弱性感,与我所想判若两人。正是这样一位性感的写手,用他的眼睛和感知为我们带来了众多出人意料的优秀作品。
截止到2008年9月,王稼骏共创作了18部推理小说作品,其中包括了“人生三部曲”即:《屠炭人生》(2006,又名《红色高跟鞋》)《胶片人生》(2007,又名《死神的右手》)《魔幻人生》(2008)3部长篇推理小说作品与15部短篇推理小说作品。
提到王稼骏先生的作品,那位头发蓬乱的年轻男子便会不自觉的出现在我的眼前。王稼骏作品中绝大多数案件都是由这位不拘一格的青年侦探经手解决的。
“左庶打扮得也较为随意休闲,耐克的黑色羽绒服配上条直筒裤管的牛仔裤,腰间束着根粗皮带,脚上踏着双蓝色帆布鞋,从微微发黑的白色鞋带以及磨破边的裤腿可以看出,左庶对衣着并不讲究。他样子虽然有些邋遢,但言谈举止间,我能体察到他的睿智。”这是在《屠炭人生》中对于左庶出场的描写,虽然王稼骏仍然想着力刻画出他对于衣着对于自身形象的满不在乎,以此继续完整他的个性魅力,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左庶已然成为了富有内涵并且有所品味的成熟男性,如果跟随王稼骏的创作年表,我们就能发现端倪。
左庶的第一次亮相要追溯到2001年的《死亡航班》,这位以“神秘乘客”登台的名侦探在出场后便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和风度,尽管这位喜欢不停搔头、乱窜、拉拉链的侦探表现出来显得有些羞赧,但是通过敏锐的观察与思考,依然轻而易举的解决了这起在飞机上发生的谋杀案。也正是因为这部作品,我认识了这位有为的侦探。作为侦探的出场秀,左庶不仅深入人心,并且还让人寄予厚望。
果不其然,左庶在《圣诞夜的悲剧》(2003)《致命陷阱》(2003)这两宗与圣诞节有关的谋杀案中也表现地相当出色。尽管在《致命陷阱》中的左庶似乎并没有得到过多的描写,也许读者甚至还会怀疑这究竟是不是我们正在详细介绍的侦探,但是不争的事实是,左庶以超常规的洞察力和分析力体会了一次圣诞节的寒冷,而这部关于情爱的谋杀竟然也让左庶发生了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
《百密千疏》(2007)对于左庶的形象和魅力有了较大的改变,这是即《谋杀攻略》(2005)后第一次让人体会到侦探正在成熟并步入稳重的时代。“他一头乱发,身上是价值不菲的阿玛尼黑色西装,领口还别了一朵艳丽的鲜花,双手握着一包长方形的东西,他悠然自若直视前方,刚才的奔跑使得他的胸膛上下起伏着,额头布满了汗珠。”细腻的描写赋予了这位侦探更多的人格魅力,这是我们在看原先作品时无法体会到的。它再也不是那个喜欢穿着运动服,不断拉着拉链的侦探小子。不仅仅如此,转变还表现在思想角度和问题的处理方式上,左庶变得体贴温柔,理解凶手难以发泄的苦闷和痛苦,这些都让左庶散发出迷人的男性魅力。左庶的成熟当然不是偶然的转变,这同样也是王稼骏先生在经过岁月和社会的历练后感悟出来的人生,而这一切也正让王稼骏先生的作品从基本的解谜走向了对于人性与社会探索的道路。
王稼骏先生的这种试图了解人性之根本的想法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非常显露,但是如果从头看起的话,我们也可以清晰地发现一道划向社会阴暗的弧线。
当然在王稼骏初期的作品中,这道弧线并不醒目。《死亡航班》与《圣诞夜的悲剧》都在极力挖掘杀人的方式而对动机却言之甚少,这也是因为作者对于推理小说的核心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如果要创作推理小说,还是应该让诡计卓越一些会比较好吧。于是力求诡计至上的王稼骏在初期的作品中并未涉及到人性与社会这样大的命题讨论,同时期的作品还包括《致命陷阱》与《别墅血案》(2004),虽然在《人性污点》(2004)和紧接着创作的《上帝的杀手》(2004)中也有些对于社会现象的探索,可是在完整的情节面前,就显得并不是那样辉煌。这些小说的共同主题在于破解谜案和渲染紧张的气氛,这是小说创作过程中最为基本的技巧和方式,而王稼骏先生处理得非常不错,尤其要提到的是《致命陷阱》这一部有着深刻意义的小说。
《致命陷阱》同常规解谜小说略有不同,这一点不仅仅表现在侦探出场时间上,还表现在小说的结构上,这是王稼骏先生第一次的倒叙式推理小说尝试。
倒叙式推理小说这类故事的情节并非如传统的解谜推理那样,以侦探的角度叙述追查真相的过程,而是杀人凶手在故事一开始就出现了,情节进行的方式是凶手逐步拟定犯罪计划的过程。他会思考自己所设计的杀人方法是否暴露任何破绽并加以一一修补,使之达到几近完美的犯罪行动。但在故事的结尾,却出现了更为天纵英才的神探,一语道破凶手未曾注意到的疏忽,并提出证据使之俯首认罪。日本推理小说之父江户川乱步曾在其随笔《纯侦探小说的定义与类别》中,为“倒叙推理小说”(当时日本尚译为倒叙侦探小说)做如下的定义:“普通的侦探小说是从发生犯罪之处开始写起,为了追查凶手,再追溯过去的事实,但倒叙侦探小说正好相反,一开始即出现凶手,描写该凶手犯罪,以及掩饰其凶行,至最后被发觉的恐惧心理。因此,和犯罪小说酷似,不过,犯罪或其掩饰计划有诡计谜团,最后由侦探依理论将之揭穿,所以称为逆侦探小说。”
这种类别的小说自《致命陷阱》以后,变成为了王稼骏先生创作的主要构架,在以后的多部小说当中都如同此类。虽然在《致命陷阱》中的尝试并非彻头彻尾,因为最后左庶并未道出案件的真相,可是这个鲜明的创作模式已经让读者体会到意外的紧张与刺激,对侦探的崇拜也到达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倒叙式推理小说对于王稼骏先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在后面我将极力推崇的《谋杀攻略》(2005)与《西格蒙德的伊底》(2007)也都是在倒叙式推理小说的结构基础下进行叙述和突破的经典作品。
王稼骏在经过《上帝的杀手》后,迎来了他第一个巅峰时期,这个时期最为明显的标志即是我先前所提到的《谋杀攻略》。
《谋杀攻略》是在王稼骏创作的所有作品中被收录最多次的短篇小说,也正是因为这部小说,才使得更多读者喜欢并了解到了王稼骏这位年轻的推理小说写手。《谋杀攻略》是王稼骏先生倒叙式推理小说结构技巧运用得最熟练的一部作品。凶手在一开始就展露在大家的瞩目下,然后看着他一步一步的实施犯罪和完成自己的不在场证明。作者利用一场引人瞩目的欧锦赛布置了这个复杂刺激地赌博式的完美犯罪,现在想来,“谋杀攻略”这个名字实不为过。如果他成功了,很可能就是一件让人难以下手的完美犯罪。当然,因为左庶的登场,所有接近完美的事物也都会变成经不起推敲的巴比伦花园,我们再次领略到王稼骏带给我们精彩的悬念和伏笔,以及让人难以喘息地紧张情节。王稼骏先生在这部作品过后已然掌握了丰富地叙述经验和写作技巧,他的作品突然之间成为了一道明亮的风景,连同那道划向社会阴暗的弧线。
《恐怖村》(2007)是王稼骏在两年之后的作品,在沉寂的这段时间内因为忙于工作,难以安心创作,除却断断续续完成的第一部长篇《屠碳人生》之外,就不曾在见到他的短篇作品。有些人开始质疑他是否能够重新回归推理小说的创作。答案不言而喻,王稼骏以高超的渲染技巧再次进入了读者的视线,这一次除了单纯的对文章进行渲染之外,也有了对人性与社会的初步解析,这是他在模式转变之后的内涵升华,而他以后的作品似乎也是在这次创作之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终于,我们等到了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在我看来《西格蒙德的伊底》是王稼骏先生到目前为止最为优秀的小说。
这部作品依然创作于2007年,与《恐怖村》的渲染不同,作品采用的是一种比较奇怪的模式在构建整个故事。这表现出了他惊人的想象力和控制力,他利用倒叙式推理小说的模式为基地,然后以类似于超推理小说的形式展现整个作品的内涵,已达到王稼骏想要表现出的对于人格的复杂诠释。
如果我有充足的时间,可以用近万字来为这篇小说做上详细的注解。《西格蒙德的伊底》,只是从题目上来看,我们便能对作品将要研究的主题有一个充分的展望。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众所周知伟大的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梦的解析》引发过无数的争论。而伊底(译为:本我、潜我、它我、伊,是拉丁文的“它”)是指“心”完全无意识的部分,也就是潜意识的结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基本的欲望所组成。弗洛伊德认为,“伊底”是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是同肉体联系着的,肉体是它的能量的源泉。好了,现在我们很清楚,王稼骏是想讨论一则关于人格与控制命题的话题。
《西格蒙德的伊底》的开头便花了很大的篇幅来叙述作品产生的原因和动机,这类讨论关于自己小说创作缘由以及在后面关于“我”创作“谋杀”之类的描写,是一种基于文本之外的讨论,在现实与作品中来回游动的“我”和读者们都能感受到这不同于常规倒叙式推理小说的模式,这类小说有着自己的专有名词“超推理小说”。
因为要叙述关于“伊底”控制的部分,所以必须要刻画无意识或者是潜意识范围内进行的发生的总总事情,如何让他看起来接近于真实或者让人认同这样的真实是超推理小说存在的作用。王稼骏利用熟练的倒叙式推理小说模式刻画了一个极有利于实施的谋杀计划,然后以不断重复的数字“1974094292”和各种“真实的梦境”交织起来,形成了隐藏小说伏笔和悬念最有利的屏障,如果不多读几遍,恐怕很难看出来哪些部分应该是真实发生的,而哪些仅仅是“我”的“伊底”在作祟。
除去技巧层面,故事所想要表达的个人思想也是非常鲜明和具有特征的。《西格蒙德的伊底》在第一章之后交代了“我”的身份、地位以及关于自己的努力和得到的回报,对于自我满足和本我实质以及超我梦想进行了大段的解析,这些在表面上看来好像仅仅与动机相关,但实质确实作者在竭力表现“我”对于控制“伊底”的解释。这是一宗复杂的精神分析命题。
另外,除了“我”有这样的反应之外,小说中所涉及到的人似乎都有这样的反应,虽然只是侧面描写,可依然能够看出邻居的怀疑,警探对于真相的渴望,妻子对于“我”的想法……作者通过这些平常看似正常的反应来告诉我们,这其实都是关于人性人格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精神问题。竟然是通过一部推理小说进行论述,技巧之高,可见一斑。
07年除了上述两部优秀作品之外王稼骏先生也开始了“人生三部曲”之二《胶片人生》的连载。他用心血所撰写的这三部长篇推理小说可谓用心良苦,耗时之长让人难以想象。好在我们不久便能够看到《死神的右手》(《胶片人生》)的出版,这是值得欣慰的消息。
2008年的王稼骏,依然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上有所斩获《中国效应》《杀手与琴盒》《杜父鱼》《小晴的秘密》《一石二鸟》……越来越多的短篇作品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此我想拿出来介绍的却是最能够让我们知晓王稼骏对于社会黑暗理解的作品——《杀手与琴盒》。
如果说之前的作品中,王稼骏对于现实社会的理解在于个人人性的解析,那么《杀手与琴盒》便是将所有的这些个体归为总体意识的标志。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和他们所注目的琴盒展开关于流传在城市中对于“宙斯杀手”连续杀人事件的讨论。他们以独具的性格和信仰运用自己的逻辑分析着“宙斯杀手”杀人的原因,而大篇幅的言谈基本上让社会浓缩成了罪恶的源泉,种种现象种种阴暗在这些富有哲学的文字里表现出它们原本的罪恶与活力。
而结尾处琴盒的真实却是让所有读者大感意外。这篇推理小说不仅仅让人在伏笔和悬念之处辗转难眠,就在结尾过后也会引起人们的反思。在尽述世间丑恶百态之后,又让绝望的人们对于现实寄予给高的美丽心灵。宽容、理解、伤害成为互相缠绵在小说中的关键因素。如果我们能够试想更多人的感受,那么世界上的犯罪大概会悄无声息的减少才对吧。
王稼骏先生的作品当中也是一部集大成的百科全书,这同所有的推理小说作品一样,它们总是会给人们带来想不到的意外和丰富的知识。在他的作品中关于希腊神话、心理学、哲学、音乐、流行元素的概念比比皆是,并且通常点到为止不详加附注。这是一个能够让读者通过文字得到启发的创作初衷,每每想到这里,我都会无比感慨。
作者一方面感悟社会,捕捉黑暗和人性本质,一方面启发和诱导读者知道世事真相,这的确难能可贵。我期待着王稼骏先生更多优秀作品的创作,也期待着更多像王稼骏先生一样能够创作出大量小说的中国写手的出现,无论是哪一种,这对中国推理小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