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7 21:19:00
中国原创侦探推理小说简史:引言
作者:老蔡
作者注:中国原创侦探推理小说简史全文约三万五千字,前后撰写历时两月有余。该简史从中国侦探小说的起源谈起,一直到2000年前后网络推理小说出现前为止。因此在本文中并不包括2000年之后的网络小说。原是和杜撰合写《华文推理小说简史》的前九章以及港台部分的香港篇,后经自我修订、改写,单独在博客上发表。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
引言
毋庸置疑,中国原本是没有侦探小说的,在中国起源的只有公案小说*。
学术界对公案小说是否就是侦探小说是存在较大争议的。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特有的公案小说是侦探小说的前身,反对这种观点的则更多。笔者认为,公案小说是中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而侦探小说则完完全全是舶来品,两者之间是存在很大区别的。
中国的公案小说,自明代之后一般都有固定不变的写作模式,例如案发→告状→打官司→断案这样的过程,为封建制度和封建官僚歌功颂德、树碑立传是其主要特征。这和西方的侦探小说主要关注于破解案件本身的特点有很大的不同。另外,中国的公案小说,其主角主要是一些清官,例如《龙图公案》、《施公案》、《海公案》、《彭公案》、《于公案》或是《三言二拍》中的一些经典公案等等,大多如此。而西方的侦探小说则往往是以侦探为主角,而这些侦探一般也只是平民。中国公案小说的创作目的一般都是歌颂那些明断是非的封建官员,其创作手法单一,清官断案的方式也比较简单,很多时候甚至采用刑讯逼供、威胁恐吓的方式来进行断案,这也和侦探小说有本质上的区别。公案小说,作为中国封建主义社会一种特有的文艺形式,随着封建时代的完结,它的历史使命也随之终结,必然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
清末民初,中国的文学界出现了翻译国外作品的热潮,许多西方的文学作品逐渐进入中国,翻译作品的数量要远远超过原创作品的数量,在清末民初的任何一本杂志上,翻译作品的数量都占到三分之二以上。正是由于大量的国外作品进入,对中国的原创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在所有的翻译作品之中,侦探小说又占去了五分之一强,可见侦探小说在当时的中国是非常受欢迎的类型小说。而事实上在当时,销路最好的出版物也是侦探小说。
最早进入中国的国外侦探小说,公开发表过的,且有史可查的是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创刊于上海,由汪康年主办的《时务报》,在创刊号、第6册、第10册、第24册(1897年)、第27册开始分别连载由张坤德翻译的侦探小说《英国包探访喀迭医生案》、《英包探勘盗密约案》、《记伛者复仇事》、《继父诳女破案》以及《呵尔唔斯缉案被戕》,拉开了翻译侦探小说进入中国的序幕,这个时间比日本开始引进翻译福尔摩斯作品还要早三年。
之后,素隐书屋出版《新译包探案》,黄鼎、张在新合译《泰西说部丛书》、《议探案》,文明书局出版《续译华生包探案》、《新译包探案》,商务印书馆出版《补译华生包探案》等,福尔摩斯由此开始风靡全国,福尔摩斯的风行也带动了其它侦探小说的流行。
在1896-1916的20年中,柯南道尔当之无愧的成为被中国译介最多的西方小说家,除了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周作人也曾以"碧罗"的笔名为国人带来埃德加·爱伦·坡的侦探小说,其它如莫里斯·勒勃朗《亚森罗苹案全集》、嘉波留(埃米尔·加博里奥)、毛利森(阿瑟·莫里森)等侦探作品也被大量引进。参与翻译这些作品的人中,后来很多都参与了侦探小说的创作,如林纾、程小青、周桂笙、奚若、陈景韩、黄鼎、张在新、嵇长康、陈鸿璧、杨心一、天虚我生(陈栩)、陈小蝶、刘半农、严独鹤、周瘦鹃、徐卓呆、张毅汉、孙了红、陈冷血等,他们翻译了大量的侦探小说。这些舶来品在当时的中国正迎合了广大知识分子和老百姓逃避现实的心态,也由于这些进口的侦探小说和中国原本所特有的公案小说又有相似之处,且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因此广受大众欢迎,并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中国自己的侦探小说。
*作者注:关于公案小说,参见本人拙作《略谈“公案小说”》,即将在《推理世界》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