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之门博客

分类

读取中...

档案

读取中...

日历

读取中...

新的日志

读取中...

新的评论

读取中...

新的留言

读取中...

链接

管理

读取中...

搜索

统计

读取中...



2013-2-1 16:48:00

“好死不如赖活着”-评京极夏彦《不如去死》  

作者:老蔡


  京极夏彦,这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妖怪推理--京极堂系列在中国推理迷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姑惑鸟之夏》、《魍魉之匣》、《狂骨之梦》等一系列作品的简体中文版在国内也有相当好的销售成绩。
  一般来说,京极夏彦给人的感觉是以创作时代小说为主,而且非常高产,较为国人熟知的作品就有百鬼夜行(京极堂)系列、巷说百物语系列等,其它还有像江户怪谈系列、现代怪谈系列、厌系列、豆腐小僧系列等等。在我的印象中,他的作品中人物的对话总是要占去很大的篇幅,而且其更擅长在作品中加入诸多无关情节和炫学成分,这些其实并不是我所喜欢的东西,因此,我从来就不认为自己是京极夏彦的粉。
  《不如去死》的原作名是“死ねばいいのに”,长篇推理小说,最早是由讲谈社在2010年出版发行,非系列作,算是京极夏彦比较新的作品。
  《不如去死》的书名算是一个噱头,近期的国内书市,似乎也非常流行这样的书名,比如《拼命去死》、《凭什么活着》、《我就是要气死你》、《去死去死吧》,还有《一路去死》等等……这些书名多半都有吸引读者注意、夺人眼球的意图在内,“不如去死”本身是一句骂人的话,带有诅咒的意味,用如此直白的词句作为书名,对京极夏彦来说,也许是第一次。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噱头就算是成功的,还没有翻开书本,你大概就会想这本书到底想表述的是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勾起你阅读的欲望?不管你有没有,反正我是有,更何况其实《不如去死》并不仅仅是一个噱头。
  全书共分为六个章节,名称分别为“第一人”、“第二人”……“第六人”,主角的名字叫渡来健也,据他自述,是一个没有工作、没有礼貌、没有知识、没有学历、没有职业资格证的“盲流人员”(不好意思,“盲流人员”并非京极夏彦先生的本意)。
  本作的另一位主人公是一位叫亚佐美的女性,只是她从一开始就没有“活着”过。亚佐美在自己的公寓里被杀害了,正因为她的死去,才会有这个《不如去死》的故事。渡来健也四处找人打听着亚佐美的情况,上司、邻居、情人、母亲、警察和律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在全书的六个章节中,每一个章节都是由渡来健也与本案关系人的对话组成,每一个关系人也都有不同的职业、年龄和性格特色,渡来健也从不同的人那里得到不同的线索,通过这些线索又串联出整个故事的整体架构。每个章节又都是从不同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来进行阐述,这种不断变换人称视角进行叙述的写作结构虽然不算很新鲜,但对于表现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写作手法。
  读完之后回过头想想,这并不是一部普通的推理小说,它没有高潮迭起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没有细致入微的现场调查,没有宏大牛掰的惊天诡计,更没有逻辑至上的推理分析。其实,这部作品就连真正的侦探角色都不算有。
  《不如去死》是京极夏彦少有的以现代社会为背景的推理小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整书的六个章节,实力平均,没有孰轻孰重之分,没有虎头蛇尾之嫌,章节与章节之间,即有相互衔接,又有内容、层次上的递进,情节的发展自然、不生硬。作者的文笔可谓驾轻就熟,用词准确、合理,人物刻画鲜明,心理描写到位。
  《不如去死》的结局逆转,应该说力度适中,虽有意外却也在意料之中,结尾的合理性较高,这一点是让我比较满意的所在。京极夏彦在结尾对凶手杀人动机的描写投入了较多的文笔,同一般的社会派推理小说不同,同样是对杀人动机的描写,京极夏彦采用了前后呼应的方法,杀人动机不但出现在结尾,也出现在每一个章节中,甚至它就出现在封皮上。
  “不如去死”,带着诅咒的一句话,是京极夏彦送给那些抱怨、绝望、悲观、厌世的人的一句话,如何去解读?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是什么?用一句比“不如去死”更加俗套的话来说,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生活是用来享受的,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啊!


2014-3-18 22:08:39

Re:“好死不如赖活着”-评京极夏彦《不如去死》

作者:推理作者星目

推理作者星目因为京极夏彦的作品被称为妖怪推理,这部小说乍看之下没有妖怪成分,但小说结局的几行之间传递了一种可怕现象,就是当凶手说服律师之后,他个人就像是佛突然圆寂一样闭上了眼,且不说是否是被处以行刑,这种表现就像已经死去。也是一种超自然力的,有点恐怖韵味的表现。

2014-3-18 22:05:40

Re:“好死不如赖活着”-评京极夏彦《不如去死》

作者:推理作者星目

推理作者星目我也在自己的qq空间里做过京极夏彦的《不如去死》的评论。并且对这部小说的创作手法颇为赞赏的。以下是我当时的这方面的评论:
现在谈一下“内眼”的手法。就拿《不如去死》为例吧。这个“内眼”在《不如去死》里是这么使用的。主人公为了了解鹿岛亚左美是什么样的人分别对与被害者鹿岛曾经有关的情人,恋人,母亲,警察和律师进行了拜访。但是大篇的铺陈叙述全部是被采访者的心理活动和意识流手法,这些话并没有以话语提示符即引号来写出,因为这毕竟不是说出来的,可是这些心理活动是不会让主人公听到的,可是主人公似乎是全能或者位于这些心理活动之上的人,他和别人的心理进行对话,就像深植与他人内心之眼的人一样。你和他人内心对话,然后用话语即引号这一标记表现出来。简单来说就是你这会儿心里想我吃饭了,然后我直接问你:“你吃了什么好吃的。”这里不是在谈什么读心术,而是要把它当做一种创作手法,这就是“内眼”。

发表评论:
读取中...
COPYRIGHT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ED BY Tuili.Com .
Powered by 推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