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
日志搜索
用户登录
读取中...
用户公告
读取中...
时间记忆
读取中...
最新日志
读取中...
最新回复
读取中...
最新留言
读取中...
加入群组
读取中...
我的好友
读取中...
我的照片
作者: Eugene Lonesco
isbn: 0844218588
书名: Rhinoceros
定价: USD 9.95
出版社: Ntc Pub Group
装帧: Paperback
出版年: 1959-01
本来是在找东欧片子看的,翻来翻去寻到Jan Lenica的《Nash?rner犀牛http://www.douban.com/subject/3277482/ 》,这是64年的片子..看过的人并不多,人设配色也颇合我的调。找了个简介一读,发现故事似乎挺熟..然后一看剧本是Eugène Lonesco写的,这是个熟名字,法语剧作家,有藏他两个单本:一是叫《Die kahle S?ngerin(或译:光头女高音)》的,另一个是《Stühle(译:椅子)》,这两个都是有名的现代剧..前者我看过法语某台播(或者就是Arte播的,不过也有印象似乎是去年在西西里的叙拉古、还是卡塔尼亚哪个旅店的电视上看的?),配的是德文或者英文,虽然每句都懂,但整体不求解意,只在乎传达……怎么说,寂寞吧;后者有激情,诡异依旧,但没时间读完,两本都是本地的Reclam出版社出的,是二十多年前印的旧书,纸泛黄。至于《Nash?rner》,查过,是他最有名的本子,小说和剧本都有结集,故事是大略相同的,不过我也忘记是看的哪个本了(片子肯定是没看),封面似乎选的是丢勒的皮肤病犀牛,这件事上比国内那个叫《琥珀·恋爱·犀牛》或其它名字(请勿指正,此乃腹诽..)的海报总靠谱些,因为Lonesco是想要强调对立的:一座城里的人们都在异变,他们渐渐都变成了犀牛,变了的和没变的人们会怎么样呢——种族变化如此轻易、赤裸、直接:比前段看的《第九区》更要简单粗暴得多:为什么变成犀牛,一点不重要,唯一重要的乃是夸张表达之下凸现出的孤立感。此乃荒诞剧的神髓(或者阿猪会说是醍醐味,我直觉那太日系了。其实“神髓”这个词,在我而言倒也是来自幸德秋水那本《社会主义神髓》书名中好玩的直译。19世纪末的东洋人著书似乎有点偏好这个词,比如坪内逍遥、夏目漱石或者太宰治:当然我不知道日语原字是否一样,或者这译法是哪来的——这是杂话)所在。
20世纪谈荒诞剧,尤其提到Adamov和Pinter的悲观主义,很自然就想到了Lonesco吧——他在国内的译名是尤内斯库,但他的书似乎出得很少,豆瓣上按这个名字收的有两本:《犀牛》、《椅子》和《秃头歌女》收在一个合集里,我读过的这篇《犀牛》是萧曼译的,《秃头歌女》即之前提到的《光头女高音》的译者则是拿诺奖的高行健。书名《荒诞派戏剧http://www.douban.com/subject/2055231/ 》,外国文学出版社,当年极富盛名的当代外国文学丛书中的一本:因为是加入版权公约前的译文丛书,随译随出,故而出得太多,大概有上百本的样子。这本大约我的外公有收,印象中是厚厚的一本——既然资料已经查实,书我大约会重读了。电子版网上不少,不过看pdf终究是不够尽兴,还是等着10年有机会回国去翻书柜吧:总之该对不起那本Reclam的《椅子》了,毕竟都是转译,中文当然更亲切;也一半对不起德文的《秃头歌女》,我肯定还得投奔一次高行健^^(言外:这本书里还有在两个世代的文艺青年里都臭有名气(或者在另一些人眼里是臭名昭著)的一部剧本——萨缪尔·贝克特的 《等待戈多》)
另一本是08年中央编译出的,《尤内斯库画传-荒诞派舞台的国王http://www.douban.com/subject/3268577/ 》。这个社在我印象里很不好,但书应该很靠谱,因为是黄晋凯先生著的,他是搞现代文学流派研究的国宝一枚——熟这个名字的,看到他就会想到未来主义、荒诞派、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等等一类词。不过这本家中肯定没藏,我也没一点想看的打算..^^
这之外还有一本,台译的,书名就是《犀牛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72741/ 》,页数和旁人注释来看,应该也收了《秃头歌女》。译本如何,待考,也可能永远不会去考。阮若缺翻译了《卡里古拉》和《小王子》,不过他的译文国内貌似没有社买过,无从考。
想想,犀牛们在舞台上奔跑冲突,还未变形的人们惊惶失措。虽然读剧本时看不到,也很难想象这样一幕的实景演出效果会有多华丽震撼,不过此时,种群之间对立的孤独感——正如开始时提到的那般——却使人心情低落、耽惊受怕。文字的演剧最终落幕时,尤其是当爱人已经是别一物种了之后,绝望成为大势所趋;予取予夺的末日架势,硬是将这种孤立之悲根深蒂固到读者或观者的脑中。以荒诞的设定来使人思考,夸张的图景、高反差的角色关系烘映出极强的对比效果,并就以此来揭露人类审美观及社会意识形态之既定的可悲与可笑。
窠臼尽碎,恰是荒诞剧的特色。
补:
再考译名,又有尤奈斯库..按此名除另一本剧作结集外,尚有一本《法兰西院士就职演说http://www.douban.com/subject/1853550/ 》;又有尤涅斯库,似是错译。关于荒诞剧,查书自可搜索相应关键词,此处不再赘述。
20世纪谈荒诞剧,尤其提到Adamov和Pinter的悲观主义,很自然就想到了Lonesco吧——他在国内的译名是尤内斯库,但他的书似乎出得很少,豆瓣上按这个名字收的有两本:《犀牛》、《椅子》和《秃头歌女》收在一个合集里,我读过的这篇《犀牛》是萧曼译的,《秃头歌女》即之前提到的《光头女高音》的译者则是拿诺奖的高行健。书名《荒诞派戏剧http://www.douban.co
另一本是08年中央编译出的,《尤内斯库画传-荒诞派舞台的国王http://www.douban.co
这之外还有一本,台译的,书名就是《犀牛http://www.douban.co
想想,犀牛们在舞台上奔跑冲突,还未变形的人们惊惶失措。虽然读剧本时看不到,也很难想象这样一幕的实景演出效果会有多华丽震撼,不过此时,种群之间对立的孤独感——正如开始时提到的那般——却使人心情低落、耽惊受怕。文字的演剧最终落幕时,尤其是当爱人已经是别一物种了之后,绝望成为大势所趋;予取予夺的末日架势,硬是将这种孤立之悲根深蒂固到读者或观者的脑中。以荒诞的设定来使人思考,夸张的图景、高反差的角色关系烘映出极强的对比效果,并就以此来揭露人类审美观及社会意识形态之既定的可悲与可笑。
窠臼尽碎,恰是荒诞剧的特色。
补:
再考译名,又有尤奈斯库..按此名除另一本剧作结集外,尚有一本《法兰西院士就职演说http://www.douban.co
just a typo...The author's name should be Eugene Ionesco. You got a lovely and interesting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