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


目录

 

本期专题:打造中国的乱步奖

为什么要打造?

    

  1954年,在日本侦探推理小说之父江户川乱步60岁生日时,他当场宣布,亲自提供基金设立江户川乱步文学奖,以褒奖推理小说界的功绩,培养新人作家。我们熟知的一些作品诸如《摩天大厦的死角》、《猫知道》、《蝶儿们》等一些推理作品都曾获得这一殊荣,而且这些小说的作更因此成为了推理名家。更重要的是乱步创建的推理小说协会及这一奖项使得推理小说在日本风行一时,有大量作者开始尝试写作侦探推理作品。由此可见乱步奖对日本推理产生的巨大作用:使推理步入了日本的主流文化并且培养了一批精英,繁荣了日本的推理界。

    让我们再看另外一个相似的例子吧。滑板在几年前不过是一种游戏。当时滑板价格便宜,式样单一(都相对现在而言)。然而,近几年,随着各种级别的滑板大赛的出现,滑板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滑板的性质由大孩子的游戏变为了年轻人的刺激的运动,电视上的体育节目也播放一些世界级的滑板赛事。最直观的变化是滑板一下子卖贵了,而且式样越来越多,外型越做越炫,相观产品(如专用的服装.书藉)等也出现了。而且玩滑板的人明显多了起来。滑板也成为了一样年轻人的主流运动。这就是奖项与比赛的作用。

    相同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例子共同说明了一个权威奖项作用。同样的,一个权威的推理奖项对中国推理界的作用也将是巨大的。

    中国有十三亿人,其中具有推理写作才华的人也是相当可观的。这些有才华的人,可能有些并不屑于写推理。因为写推理小说不入流,而且,“难以证明自己”。但是,如果有一个权威的推理奖项,这一奖项将会使推理在中国成为主流文化,而且获得这一奖项的人可以得到与他才华应有的尊 重,那么,写推理的人将多起来,看推理的人也将多起来!中国推理界也会应此而繁荣起来的!

 

侦探大会----失败的打造

    

  2001年5月8日中国第二届侦探小说大会在悭吝人的老家——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当这个消息刚刚被我们知晓,作为一家侦探推理门户网站,推理之门当然希望参与,于是,让有地利优势的悭吝人参加这次会议。不巧的是,悭吝人偏偏要在9日参加毕业考试:(,所以未能成行。悭吝人自然觉得非常遗憾。于是,老蔡安慰我说,让我关心一下当地的传媒,也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嘛!悭吝人一听觉得不无道理,正好我母亲在本地一家报社工作,我向伊提起此事,伊却回答不知,又去问负责本地新闻的记者,居然也不知!

    我于是只得关注一下本地的传媒,终于在报上找到了一个豆腐干,还不是直接报道,是讲侦探作家蓝玛来合肥签名售书,二百来字的文章,没有一处提到侦探大会。只是我认为是蓝玛来参加大会,顺道卖书。

    从这时起,我就感到,侦探大会可能不像我想象中那样了。可是,大会有“全国”二字,加之第一届大会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所以,我想象中的大会是一些知名作者坐在主席台上,台下坐着一些推理爱好者。相信很多人都这样认为。老蔡就说:“你去参加会议,又不要在主席台上发言。”所以,到那时,我依然认为之将一场盛会。

    大概是5月11日吧!我毕业考考完了,看电视,这时我已没有看侦探大会的念头了,只是偶然地调到了本地新闻。正巧,在放关于侦探大会的新闻。天哪!这像是一个圆桌会议或是座谈会,只有十几个人在开会,围坐在一个圆桌前。我倒!我总感觉情况不对,一届大会如像这样,有必要在人民大会堂开吗?那也忒空旷了吧!本届会场上挂着那种常见的红色的标语似的横幅,写着第二届侦探大会。整个会议看上去像政府中一个尺牍主义的座谈会。真弄不懂,这样的会,我怎么可能能够参加呢?我还不够级别哩!

    我十分失望,但我仍然不死心,侦探小说大会应当评出一些优秀的推理作品。但是新闻中没有播。于是,我决定向周围的人打探打探。然而,我又再次失望了,我总向六个喜欢看侦探小说的同学,让我母亲同伊报社记者打听。结果,我到发稿时至,仍没有得到获奖名单。唉…… 合肥不是大城市,没有北京、上海那么多的大会,按理说“一个全国性的会议”(援引老蔡语)应当受到关注。事实上呢?即便是合肥人,即便是关注推理的人,即便是消息灵通的记者,也对这次会议所知甚少。我没有关注过第一届侦探小说大会,但是,我直到听说要举行第二次侦探小说大会才知道有第一届,我认为,第一届所吸引的眼球不会比第二届多。何况是在各种大会满天飞的北京呢? 大会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但是,它没有在合肥留下一点儿痕迹,它没有在推理爱好者心中留下美好印象,它也没有在中国推理史上浓墨重彩地书写下它应有的一笔。

 

如何打造?

    既然我们认为一个权威的奖项能够给中国推理带来积极的影响,我们渴望中国的江户川乱步文学奖则是必然了。如何可以让中国的推理奖项像乱步奖那样具有影响力、权威性以及对推理界巨大的推 动力呢?本刊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当增加宣传度。虽然上文中对侦探大会用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但是,客观地说,推理大会是目前中国最权威的推理组织,其评选出的优秀侦探小说也可以说是中国推理小说中较优秀的作品,也应当有相当的权威性。那么,这样一个权威的组织,这样一个权威的结果,为什么缺乏其应有的影响力呢?宣传太少!可能是因为经费原因,或者因为侦探小说文化的非主流性,关于侦探大会的宣传少得可怜。但是,缺少宣传,侦探小说永远无法成为主流文化,而非主流文化的经费必然会成问题。所以,宣传,应当是当务之急。此外,宣传时务必要突主其组织与评选结果的权威性,必竟,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信权威的国度中。

    说到权威,这正是本刊认为应做到的第二点。中国的推理界需要权威!出现权威是主流文化的成因之一。像文坛大侠金庸先生,他对武侠的贡献,并不是仅仅是“飞雪连天射白鹭,笑书神侠倚碧鸯”这些精彩的作品上,更多地,是他成为了武侠领域一个偶像。随着近年他在文坛地位的被承认,武侠开始由非主流成为主流,再也不是学生们不宜的禁书了,登堂入室地出现在央视。更有甚者,提出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学习武侠!这就是权威的力量! 同样,中国推理需要一个像乱步和金庸般的权威。这样,才会有中国的乱步奖,中国的推理奖项,会更权威与吸引更多的眼球。

    第三点,一个成员众多的组织也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有句俗话,叫作人多势众。如果成立一个推理爱好者联盟,对一个权威奖项的建立有很大帮助。既可以捧人场,又可以捧钱场(部分有钱的会员会提供会费),更可以造势!何谓主流文化?喜欢的人多就叫主流文化,如何有一个人数众多的推理组织的话,恐怕各个传媒主动来报道这个组织的一言一行,和这个组织开设的奖项了!

    除了这三点画外的功夫外,更重要的是画内的功夫。应当使评选出真正优秀的作品,鼓励推理界的新秀,利用奖项来促进推理界的繁荣。

 

推理文摘

推理文学的发展过程

文/伟智 (网易论坛)

    介绍推理文学的发展过程之前,我想应该先简单归纳一下推理文学的范围。由于写作的手法不同,一般我们统称为“推理”小说的作品,可以区分为“浪漫主义”及“写实主义”;若要进一步分类,所谓的“推理”小说应该是偏向写实的作品;而带有幻想成份的作品,则应该称为“侦探”小说。但无论是侦探或推理,其基本要件是要有逻辑分析的成分,因此将一些悬疑怪奇小说,也冠上推理之名,实际上是不恰当的。 

    侦推文学的发展,一般皆是以“推理小说之父”爱伦坡(Edgar Allen Poe)为起点。但实际上,爱伦坡的作品是由幻想小说转型而来,和现代的推理小说并不完全相同,而且他并没有长篇的作品。延续爱伦坡风格最著名的,则是家喻户晓名侦探福尔摩斯的创造者柯南道尔,他的作品同样带有幻想色彩。而他们的著作较为单纯,爱伦坡的杜邦探案将不必要的情节加以省略;而道尔故事中的人物,除了福尔摩斯及华生外,往往只有委托人及凶手。在场景方面,福尔摩斯中的凶案现场通常只有一、两个房间,一扇门及一、两扇窗,布局非常简单。这也是当时推理小说的特色。 

    而所谓“现代推理小说”,则是指本世纪一、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产生的作品,经过了一百年的演进发展,其中又以世纪初至二次大战前后的二十多年间发展最快,可以称为推理文学的黄金时期。其写作风格已脱离神秘小说的形态,而是古典短篇侦探小说适度的延伸,但仍维持了爱伦坡及柯南道尔传统的架构与精神,以侦探为主的推理分析依旧是作品重心。

    克莉丝蒂、艾勒里.昆恩及贾德纳等人,皆是此时期欧美的著名作家,其中克莉丝蒂更是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以克莉丝蒂为例,其作品的特色有下列几点: 

    (1)塑造严谨的社会结构:相对于福尔摩斯时期书中登场人物的稀少,克莉丝蒂笔下小说的人物众多,关系复杂,读者必须透过书中的介绍及对话,去了解每个人的性格及特征。 

    (2)扑搠迷离的案情:前文提到过福尔摩斯的布局单纯,而克莉丝蒂笔下的现场则大不相同,一幢大宅中有十多个房间,屋内的格局附有草图说明,各涉案人的供词、行纵及隐私,皆有因果关系,往往需要数十页的篇幅才能将作案的过程说明清楚。 

   (3)主角形像塑造的鲜明生动。而在二次大战前,有一批作家为避免侦探小说千篇一律,于是便在主角、写作风格上力求创新,而求新求变的结果使推理文学出现了新的写作形式,如心理惊魂小说、冒险动作或间谍小说、冷面硬汉派小说等,他们尝试重塑侦探形象、拓展取材范围,甚至走纯文学的路线,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跳出传统推理小说的窠臼。 

    但在另一方面,由于推理小说大受欢迎,一些写实主义的作者便开始将自己想写的方向,融入推理小说的内容中,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写实派的作品。这一类的作品离幻想派更远,靠着天才侦探灵感轻松破案的情况也不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次的搜查与失败,最后才破案的情节。一般看到的警察及犯罪小说,便是属于此范畴。 

    以日本为例,虽然由于当时文坛有许多不懂推理技巧的一般文学作家有搭便车之嫌,将一些无推理成分的作品也冠上“推理”的头衔,使得部分传统派的推理小说迷对社会写实派不以为然,认为并不能归于推理文学的领域内,但不能否认社会派在推理文学的发展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也为走“纯”推理分析路线的侦推文学开创了新的局面。 

    以上的介绍是以欧美的推理小说发展的过程为主轴,事实上,在亚洲的日本在侦推文学的领域上,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及作品。由于推理文学是由欧美发源的,因此日本的推理小说出现的较晚,当传统派的侦探小说输入日本时,融入写实风格的作品也同时传入,使得当时尚未分辨清楚带有幻想色彩和写实主义差别的日本作家,创造出一些系谱不明且不太成功的作品。而这也使古典的推理小说在日本文坛,被写实派完全压倒达很长的时间。日本的侦探推理文学,常用“本格派”作为区分标准。究竟什么是本格派呢?事实上,所谓本格派是为了和前面提过的,将自己想写的主题融入推理小说中的写实派做区分,如美国的冷酷硬汉派,而在日本则以“社会派”为代表。这些小说可以统称为“应用推理小说”。而本格派则是完全继承爱伦坡的精神,所写的纯粹作品。换言之,本格派推理小说的共通点,是要具有“逻辑性”和“思索性”,而又可依其“幻想色彩”及“犯罪气息”再加以区分为“本格侦探”和“本格推理”日本著名推理作家岛田庄司,在其评论集“在本格侦探小说馆”中,对侦推文学的风格领域有以下的诠释:

        浪漫(幻想) 
          ∣ 
          ∣ 
          ∣ 
         2∣1 
   逻辑 ──── +────- 情绪 
         3∣4 
          ∣ 
          ∣ 
          ∣ 
         写 实 

    由图我们可以将前面提到过的不同派别作一个整理:浪漫主义的古典侦探小说,主要分布在第二象限,并且包含了一、三象限的一部分;写实主义的推理小说是指第三象限内靠左上方的作品;警察小说位于第三象限的右下方,以及整个第四象限内;犯罪小说则几乎全在第四象限内。若由这个角度来看,在二次大战后盛极一时的“社会派”,和所谓“纯侦探小说”正好是完全相反的。

    不过这种分法只是岛田庄司的见解,并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能因个人观感而有些许出入。一般来说,本格侦探小说(浪漫型)的作家,应以横沟正史为代表,之前有江户川乱步,之后有岛田庄司、绫十行人;本格推理小说(写实型)作家,则以鲶川哲也为典型;而高木彬光的作品两者兼而有之(但仍以浪漫型为主);而和本格派完全不同、在50至60年代风行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则以松本清张为代表人物。

    在简述欧美及日本的推理文学发展后,应该回头看看台湾推理文学发展的情形了。林佛儿先生曾经分析过,认为台湾的推理小说之不能兴起和普遍发展,有几个恶性循环的问题:
(1)作者不读推理小说,便无力创造推理小说 
(2)读者读不到推理小说,便无从产生浓厚的兴趣 
(3)强势的大众媒体不热衷刊载推理小说,无从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

   这样的描述真是一点也不错。我相信台湾有许多读者绝对有“推理小说迷的潜在因子”,这可由以下几点得到印证:很少有人没看过“福尔摩斯探案”,而有许多人更深深为它所吸引;“今田一少年事件簿”漫画(甚至电视剧)在台风行;以及前一阵子上映的“八墓村”电影引发的热烈讨论,都可以证明台湾是有广大的可能成为推理迷的读者。只是由于大环境的限制,很多推理小说迷只能一个人在家看看推理小说,没有和同好一起讨论、交换意见的机会;而推理小说研究社的创社宗旨,便是希望能够提供一个这样的管道,让大家能抒发己见,使推理小说能在社会上引起更多读者的注意,而有进一步的发展。 

 

推理杂谈

我眼中的罪犯

    

  小时候,在我天真的心中,警察与侦探是正义的象征,而罪犯则邪罪的化身。我们被教育分辨是非。而幼儿园中讲的故事,全部都是陪养我们正义感的。无一例外是罪犯如何受到惩罚。

    再以后,我识字了,开始自己读侦探作品了。我是从中国传统公案故事开始读起,我的家长不让我读福尔摩斯,让我读读翻成白话文的龙图案之类的,也是要让我受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传统公案故事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中不难读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故事中的侦探是古代的清官们,我那时出于无产阶级的本性,虽然说不出理由,但打心眼里讨厌这些封建士大夫阶级。自然,这些故事都是罪犯当反面角色的。只有两个故事例外。一个是我来也,另外一个是一剪梅。都是讲贼如何戏弄封建士大夫的。在一剪梅中,塑造了一个骄奢淫逸的官,对这个狗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在我所看的传统公案中,我这两个故事翻的最多。只是,这两个故事都是民间传说,没有收录经典。想想那些封建士大夫也不会也不敢将这样的故事收集起来。

    这时,我对于是非的标准有了动摇,不再认为罪犯一定如何,侦探一定如何了。但是在传统公案中,这种故事必竟不是主流,再后来,阅读欧美的侦探小说,发现……这也不是主流:)。但是其对于罪犯的态度相对于中国传统公案要宽容得多。给我应象最深是便是著名的侠盗埃森·罗宾。他是一个罪犯,巴黎的警察想将其抓获却一次又一次败在他的手。他有着侦探所没有的洒脱,侦探同他比起来简直没得比!仔细想想,罪犯的定义完全是统治阶级下的,如果统治阶级是反动的,恐怕他们所定义的一些罪犯,都不可以称作罪犯了。比如说埃森·罗宾。他触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作为违护统治阶级统治秩序的暴力机关警察局会对他恨之入骨。

    仔细想想,我来也与一剪梅也属于这种侠盗的范畴吗?我想,他们都是一些“好”的“罪犯”吧。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侠盗,日本推理之父江户川乱步对于埃森的印象就不全是正面的。在他的代表作品《黄金假面人》中,阿尔萨恩·吕班(含沙射影埃森·罗宾)被描写成一个贪婪、狠毒、有着对东方人歧视的形象。作为罪犯,阿尔萨恩·吕班输给了作为侦探的明智小五郎。从中,不难看出乱步的价值取向。我没有不尊重乱步的意思,可我觉得既然大鸟小姐爱吕班,小五郎有什么权利阻止这种ROMANTIC的爱情呢?仅仅因为吕班是罪犯,他就连爱与被爱的权利也没有了吗?!我替吕班表示抗议!

    “好”的“犯罪”除了侠盗之外,还有一种类型。那就是因为正义与我们认同的动机而犯罪的。这一方面的代表是《东方快车谋杀案》,在这篇小说中,被害人是坏人,而罪犯却是好人。虽然有人对波洛最后私放犯人的做法有所不满,但是,我却从心底里赞扬波洛这一做法。无论是道德还是法律,被害人都应当死!他已经人民心中被判了死刑!执行死刑当然不应受到惩罚!可悲的是这样一个死在了人民心中的人没有通过正常渠道(像法庭等)走上断头台,而处死他反而会受到惩处,我心里不禁有些悲哀,更觉得那十二位敢于当行刑人的“罪犯”是真的猛士!

    罪犯并不总是邪恶的,这世上没有绝对。当然,在今天,我们身边的罪犯都一些穷凶极恶之徒,像张君之流,现在一些不正常的风气,颠倒黑白,说他们有男子汉气概,完全是颠倒黑白!

 

编辑寄语

让我们用心交流

   

   到第五期为止,会刊的方向、外观定了下来,在一段时间里不会再有较大改动。因为这一个外观受到了读者的肯定。呵呵,大家在说第五期外观时,说不是很好看,而不说“难看死了”,对悭吝人这个 上美术课就睡觉的人来说,这一评价也经很不错了:)。

    同时,悭吝人更感到了读编交流的重要。让我们用心交流好吗?您可以推理之门社区会刊讨论版发帖子,也可以使用ICQ(96351716)与QQ(11065504)与悭吝人联系,当然,悭吝人也建议您使用电子邮件(sanmiser@tuili.com)与俺联系。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用心交流吧

返回

推理之门  Tuili.Com 版权所有
敬请访问推理之门,以获得更多推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