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 悔 诗 (七言律诗加百分之二十五) 始觉悔恨钝似猪,亦怪屈原乱归宿。 前生若非投汨罗,今世毋须庆端午。 时节返家登铁轨,路遥途远闲不住。 随手乃翻旧笔谈,到家方觉遗了书。 笔录与其两相随,留于车中仍未出。——前言
透过上面的一首叙事诗,相信有识之士都已明白了一件事,我在端午回家过节的时候忘了一本书和笔记在火车上。(说到这,我又开始老泪纵横了。) 五个小时的车程对莫思明来说真不是容易的,已经在音乐中沉浸了将近两个小时的他开始觉得耳朵有点难受了。他没有多想就把耳塞拔了出来,他做事从来果断,甚至于鲁莽。
心灵本格讲义之七
理论篇 说到写作的理论不得不说的就是一个小说家对于写作持有的态度或者说是世界观,常见的观点有几种。 1、审美——即纯粹为了艺术欣赏而写作,主要代表有侦探小说之父爱伦·坡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 看过以上观点,是不是有人会看到自己呢?上述的所有写作态度或说是方向都在文学历史上各自领过风骚,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大家不要以为我是要大家模仿,请回想我的座右铭——学故敌故,创新破新。 1、写作(尤其是写小说)是一种社会行为,一个作家要对自己的文字有绝对负责的道德观。试想一下,世界有不公开的文学吗?就算是号称“私写作”的先锋小说,都还是要发表的,如果“私写作”真的就是不公开的私人写作,那我们还能看得见“私写作”这个文学现象吗? 2、别因为小说是虚构的,就拼命地“想入非非”了。要知道就算一个小说家写的东西多么地天马行空,还是得有天空和马呀! 3、别想要借着小说对读者说教,我们看小说最为关注的只是人物和故事,道理可以通过二者来表达。但是,一旦把道理、意义或是观念透过人物的嘴直接说出来,这只会造成读者的反感。一句话,画人不需要把肠子画出来。 4、故事的逻辑只限于描述和客观事件,而对人物内心感受或精神状况这类非理性概念意义不大。 5、不要长时间创作同一个故事,这样会让我们的创造力减退。 6、未完成性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把握得好可以形成另一种完美。 8、不管多长的小说都必须在一个季度之内脱稿,否则故事本身会被时间弄的变形。 9、完稿=初稿-10%。 *10、如果下定决心要写作,文明的生活可就算是到头了。 以上十点纯粹是个人感悟,我的心得当然不止这些,但这已经是对我这两年时间以来,阅读与写作心得的一次最精简的的提炼了。希望,大家能接受到启发,还有笔者的期望。
方法篇 理论讲完当然就轮到方法了,废话少说,马上呈现: 1、威胁与恐惧的开头往往比较吸引眼球。 2、在开头用颜色词可以一下子营造出各种色调的气氛,下面说一个初学者可以套用的方法:无可名状的X色(缠绕着我\纷扰而至\紧紧跟随\扑面而来)。就是这样,至于各种颜色所能给到人的感觉,大家可以私下研究一下,再次就不再赘述了。做人不能太懒啊! 3、用人物的感受或心理开头也能扣人心弦,这其实和1同理,不过1是个特例。 4、用对白开始进入故事的速度最快,一般人都喜欢。 5、读者喜欢看到反常的情况,这又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开头方法。 二、发展过程 1、行文速度,及运用笔触的快慢,主要有以下几种: a、不经选择直接给出信息,也就是俗称的“丢书包”。这是速度最慢的行文方式,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几乎为零,一般读者都不会喜欢,但研究型的读者除外。 b、讲述背景,包括故事背景和人物背景。对故事的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但不大。速度之慢仅次于“丢书包”。 c、描写,可以称为“静态的叙述”,因为描写手法的对象几乎全都是当下的,不动的。例如,对物件外形的描写、对人物的衣着描写、外貌描写或是心理描写。全是静止的,虽然对故事的意义不小,但推动作用还不能算大,这是一般拖慢情节的手法。 d、叙述,又可把它叫做“动态的描写”。相对以上三种手法而言,似乎叙述才算得上真正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方法。它的着眼点就在于:“行为”,而故事的整个发生过程就是有无数“行为”所构成的。所以,叙述这种紧跟着“行为”的写法是受到普遍欢迎的,它是情节的加速器,是把守故事进度的第一要塞。 e、对白,算得上是一种特型的叙述。一般的叙述无论多么着重于“行为”,在叙述中还是难免要掺入“描写”,例如要描写发出行为的主体、行为进行中用的载体还有承受该行为的对象。但对白的特点就在于直接用语言表现“说话行为”的本身,而对白的主体、载体还对象亦可以不言自明。这种笔法的速度比之一般的叙述又高了一个层次。 f、总结,又可叫做“提纲型叙述”,也就是把一个事件提炼成一两句简明扼要的话。这是以上说过所有方法中最快的了。 2、不同寻常的对白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预感,又或者说是悬念。 3、在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小说里,要注意视角要稳定,也就是一般把视角锁定在每个场景里主要角色上。举个例子,现在我要写一个打猎的场景,一般会有下面的两种情况: a、随组织出游的A君躲在狩猎场的一棵大树下面,他等待着猎物的出现。忽然,一头小鹿出现了。周围的人们开始起哄,M君叫了两声,拿起猎枪跑上去就乱扫,小鹿马上被惊走了。这时Y君和S小姐早已在小鹿的逃跑方向拉起了绊脚的绳子,盲目逃窜的小鹿逃到大树下的时候果然被绊得翻了个跟头,这时A君把握好时机把树上的捕兽网拉了下来,小鹿终于在众人的合力围捕中落网了。 b、随组织出游的A君躲在狩猎场的一棵大树下面,他等待着猎物的出现。忽然,一头小鹿跃进了他的视线,他听到周围的同伴开始起哄。他小心留意着各人的动静,只见M君叫了两声,拿起猎枪跑上去就乱扫,小鹿马上被惊走了。对这A君并不在乎,因为他知道这时Y君和S小姐早已在小鹿的逃跑方向拉起了绊脚的绳子。他看着小鹿朝着他藏身的大树这边奔来,盲目逃窜的小鹿果然被绊得翻了个跟头,见到时机成熟的A君把握好时机把树上的捕兽网拉了下来,小鹿终于在众人的合力围捕中落网了。 看到了吗?片段a虽然很有动感和画面感,也有很多作家偏爱这样写,但是仔细分析一下,主角是谁?不知道,每个人的戏份都差不多,几乎没有主次之分。唯一能说明主角的就是第一句【随组织出游的A君躲在狩猎场的一棵大树下面】,为什么要特别点出“随组织出游”的A君?这其实就说明了笔者本来想主要刻画的就是A君,但是为什么我们看不出来呢?视角太多,不稳定。而相比之下,片段b的优势相信我也不需要多说了,大家自己感受一下吧。 4、读者最注意和关心的是角色面对事物时的感受和反应,想要抓住读者的眼球,这个细节不可轻率。 5、戏剧张力的营造有两种方法: a、因果关系,先因后果还是先果后因都没有关系,最主要二者能够合乎逻辑地联系起来,给人以一种恍然大悟的感受。再多的就不说了,我们都是推理人,应该是最精于此道的。 b、结构冲突,简单地讲就是把相反的角色(包括立场相反、目标相反、性格相反、情绪相反等等)放在同一个场景里,让矛盾自然滋生并放大。原理其实就是矛盾的张力和感染力比其他所有的东西都要大。 三、结局 关于一篇小说的结局归纳起来主要有十三种,我自己把它分成了“五花”和“八门”两类。其中,“五花”是总结于传统小说的,“八门”则是现代小说(包括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先锋小说)的智慧结晶。 1、五花 a、死、注意,这里指的是广义的死,也就是悲剧的本质——价值的毁灭,包括人物的死亡、梦想的破灭、行动的失败、人生的虚耗或是命运的作弄,等等等等。 b、大团圆、这个应该不用再怎么解释了吧?说白了,就是俗套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大仇得报、理想实现、善恶终有报。但是,虽说这是俗套,不过直到现在受落的人还是不在少数的,运用得好也能成就大家的。 c、诗意、这个就和故事情节的实际发展没有太大的联系了,这种结局的运用往往只是为了表达一种说不出的心情或者说是美感。无论故事发展到最后是什么结局也没有关系,需要的只是把最后的一切诗化、艺术化,比如说结局是欢喜的,那就找出欢喜的美,把这种欢喜艺术化。其他的,诸如悲伤的、讽刺的、成功的或失败的也是一样,找到它的美并将其诗化。把整个故事带进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让小说最终变成艺术品。 d、解谜、实在是不想多说这个了,只能说凡是看推理小说的人都能明白;不明白的人请先去看看推理小说。 e、解嘲、这点可以可以与a相比较来分析,如果说a是悲剧的本质,那么e、解嘲就是喜剧的本质——无价值的揭露了。通过对人生无价值事物的揭露达到一种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效果,如果觉得这样的解释太抽象的话,可以看看《孔乙己》和《阿Q正传》。 2、八门 a、有去无回、就是故事到此还没有真正结束,给人一个留白,一个开放性。这种结局是现代主义小说的写法,表达的是人生的无常性,人生不可能所有事情都圆满落幕,人生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破碎的片段。懂得这个道理后,我们就开始能够发现另一种相对的完美感,因为结局就应该是这样。 b、梦魇、即是指出故事的非真实性,并不仅仅指一切只是南柯一梦,还有幻觉、书中的故事、别人的故事或是别人听来的故事等等。这些的揭露其实都是对人生的反思,人生梦一场,意义何在? c、循环、顾名思义,就是以开头的情节、片段、场景作为结束。象征着人类永不能走出人生的怪圈,永远是自己困死自己。 d、得而复失、可以去抽象现有一切的意义,从而发现一切结束虚无,一切意义只是人类自己赋予自己的。这样可以突出人与人生的距离感,令读者可以从另一个跳离人生的角度去观察生命。 e、走出视野、这种写法很难把握,就是让主角甚至所有人物人间蒸发。不在正面叙述或描写他们而是旁敲侧击地让读者感觉到他们变得遥远而捉摸不定,直接让人物存在与否的界限模糊掉,让人物在真实和虚无之间飘荡。 f、生死交叠、顾名思义就是模糊掉人物生与死的界限,让读者知道人物肯定会死之余又透露一丝丝的生还希望,令他们永远都不知道一个其实连作者本人不知道的真相。 g、迷失、自我否定让主角或者主题,甚至让它们直接消失掉。否定主角可以让结局变得虚无,因为主角没了,故事的发展变成了无头苍蝇;主题消失能够形成一个荒诞的结局,让人不禁反思:谁该为人类的今天负责任?这样是真正的人生吗? h、歪打正着、就是无心插柳,柳却成荫。这是现代的戏剧,俗称“傻人有傻福”! 在这我想对各位说句实话,我活到今天,忽然发现我所学过的和现在正在学的文学理论,还有看过的和现在正在看的小说和文章已经非常够用和实用了。
后记 因为临近期末,学业开始繁忙了,这一篇讲义也弄了我两个礼拜。下一篇可能会更久,或许要等到暑假才有时间了。当然,不管怎样我也不会放弃的,感谢所有关注心灵本格讲义的朋友,理解万岁!!! [此贴被莫思明于2011-6-21 9:43:25修改过] [此贴被莫思明于2011-6-21 9:45:20修改过][此贴被莫思明于2011-6-21 23:16:32修改过]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相关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