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丹奈按:这是一篇名不见经传的侦探小说评论家罗斯·巴纳比在EQMM上第一次刊登的作品,其评论对象则是“密室推理之王”、我们的同胞、尊敬的约翰·狄克森·卡尔先生的伟大杰作《三口棺材》。虽然卡尔先生目前正寄身大洋彼岸的英国,但事实上我们接下来将有幸看到的这样不同以往的有趣观点,应能随着杂志一起浮槎过海,送到他的工作桌前。)
时隔多年,我们在睡梦中依然能够被顺着从天花板上悬挂着的细绳爬下来的“斑点带子”——一种剧毒的蛇——所吓醒;又或者在面对看似侦探的某某警官时,脑子里止不住地怀疑他可能是聪明伪装起来的正牌凶手身份。但到现在,一种新的可能正慢慢兴起,它只会让你更加觉得惊奇:一件发生了凶案的、从密闭房间消失的嫌疑犯,如何于时隔二十多分钟之后,在一条前后都有诚实证人的空街中间,又一次地被“来自天外的枪弹”谋杀? 你绝对不会对上述的句子感到陌生,因为你已经欣赏过了无数次如魔术般的表演:《犹大之窗》的密室诡计,《绿胶囊之谜》的毒杀事典,《燃烧的法庭》的重生火刑柱,一切的一切都在刷新着你的心跳记录,但在寻找我们惊叹情感的渊薮时,一部叫做《三口棺材》的作品无疑正在大放妖冶之极的魅光。 设想一下,犹如邪风一样刮来的神秘魔术师宣称自己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兄弟将在几日之后索取眼前这个酒馆沙龙的主导者、一个有着不为人知身世的绅士、对咒语以及魔法用于令人可怖的迷恋程度的老人葛里莫的性命时,所有与会者的心底有多么震颤!但如果你还对这样的情节嗤之以鼻,那几日之后雪夜发生的恐怖密室谋杀,就绝对会轻而易举地封上你又要申辩的嘴!没错,葛里莫死在了门窗紧闭、毫无密道、伤口又完全不属于自杀类型的房间里,而这次凶案的唯一嫌疑犯——那个名为弗雷的谜一样的魔术师——却离奇地于二十几分钟之后死在了前后都有诚实的目击证人在场的空旷街道上!怎么样?你是不是有了一种进入地狱世界的感觉?! 同样地,我很遗憾要告诉大家,即便前有加斯顿·勒鲁和柯南·道尔等前辈,时代走到约翰·狄克森·卡尔这里,后来者基本上就可以熄灭自己要在“密室”这片沃土上深耕细作的企图和决心。在《三口棺材》第17章借由菲尔博士说出来的大段看似无聊的长篇高论,必将会被冠上最经典的“密室讲义”头衔而名垂青史。卡尔先生以之前的多部密室作品来为自己的论述做了高妙的注脚,所有的密室类型因此就已经被他涵盖至尽。这份可以当做论文文献而被引述的讲义,事实上已经为模仿者们树立起了一道不可攻克的难关——即使他们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对讲义内容进行开拓创新,也没法脱离卡尔先生的强大精神束缚了。 我们同样不能保证瑕疵的绝不存在。例如时钟的走快、睡衣的破绽、镜子的隐藏,以及其它可以归为事先未能解释完备,抑或过于巧合的部分。虽然荣膺“密室之王”,但在卡尔先生的这部《三口棺材》里,葛里莫的狭义密室与弗雷的广义密室,都属于锦上添花的点缀。我们真正应该佩服的,是这种多起凶杀案的分别时间判定与加害者同被害者的身份存疑问题,这是卡尔先生在下笔之前便已经构思好的布局之所在。 但也正正是因为此,除却诡计之外的情节设定、结构推进、人物描写以及其它算作小说要素范畴的各个方面,就不免略失大家风范了。不过吹毛求疵的读者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如果一部作品在历经七十年(我相信也能历经百年)后的侦探小说迷心中仍是唯一的那个单纯以诡计一点便可胜任世界密室侦探小说的巅峰,那么你为何还要使自己变得更加严苛呢?除此之外,我相信几十年后的读者也必定不会拿他们那个时代的眼光来看待这部经典的古典推理作品——人的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进步,但无论褒扬或者是贬抑,都应回到作品自身的那个时空——在推理小说的第二个黄金期,《三口棺材》享誉世界,这就是不容置疑的成功。 [此贴被铁的泉于2012-2-3 10:53:32修改过] [此贴被铁的泉于2012-2-3 11:05:10修改过]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相关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