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
时 间 记 忆
读取中...
最 新 评 论
读取中...
专 题 分 类
读取中...
最 新 日 志
读取中...
最 新 留 言
读取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读取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读取中...


 
评殊能将之的《镜子里是星期天》  
[ 2009-5-5 1:02:00 | By: fan ]
 

一语点评:
    结合本格推理和叙述性诡计的一次大胆尝试。

作者简介:
    2007年通过路人甲兄的介绍,认识了殊能将之和他的作品。而早在1999年,他就已成为日本本格推理界的一大收获。
    殊能将之,笔名出处于《楚辞》的天问篇。1964年1月19日出生,名古屋大学理学部中途退学后,曾就职于某出版制作公司。辞职数年后,于1999年凭借处女作《剪刀男》获得第13届梅菲斯特奖,至今仍被认为是历届获奖作品中的最高杰作。并与其后第14届获奖作品--古处诚二的《UNKNOWN》合力扭转了外界对于梅菲斯特奖问题作频出的“不良”印象,使本格推理重新占据该奖项的主流。之后,基本以每年一部作品的速度,陆续发表了《美浓牛》、《黑佛》、《镜子里是星期天》、《樒/榁》、《恐怖孩子王》、《合成兽的新城堡》。

故事简介:
    现实存在的名侦探水城优臣,凭借非凡的推理才能解决了数起疑案,作为其助手的鲇井郁介将这些真实的案件以小说形式发表,一时间名声大噪。然而,以14年前发生的真实案件为模型的《梵贝庄事件〈水城优臣最后的事件》虽已完成解决篇,不知何故却无尾而终,且至今未能成书。而且解决篇中所提示的杀人动机实在太过离奇,不能完全令人信服。种种疑点使得嗅觉敏锐的某三流编辑找到了私人侦探石动戏作,请他重新调查14年发生的那桩真实案件,若能推翻当年的结论,必能引起极大的轰动。
    1987年,法国著名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的狂热爱好者瑞门龙司郎,他的私宅梵贝庄,只能从二楼走下去的中庭。出席星期二亲睦会的律师,在深夜被刺死于中庭,15张一万日元的纸钞散落身边。中庭里的奇怪景观、法语诗的韵脚、律师、刺杀、15万日元,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物,14年前名侦探水城优臣举手之间破解奇案。14年后的石动戏作,通过对当事众人的探访发现了新的线索,新的真相似乎逐渐显山露水,14年前的结论已摇摇欲坠。
    然而,只因某登场人物的一句话,顷刻之间一切的故事都被反转。真相之外的真相,解决篇后的解决篇!

关键词:
1、作中作
    小说之中又包含了一部小说,是为作中作。单只把《梵贝庄事件》提取出来,本身就是一部相当不错的本格推理,尽管确实动机罕见(说服力不够强),而且需要大量相当“冷”僻的知识。而石动戏作的推理亦颇具功力,无论是推理过程还是信服力都丝毫不亚于(甚至胜过)小说《梵贝庄事件》的解决篇。读者面前这两个结论,判断孰是孰非时,已是饶有兴趣,欣喜不已了吧。
    但是,千万不要忘了这篇小说的名字叫《镜子里是星期天》,而不是《梵贝庄事件》。当所有点点滴滴的描述、伏笔、线索最终收为一束时,本作的真相便呈现在读者眼前。此时,我们不得不在向作中作表示敬意的同时,赞叹本作更是精华所在!当然,我想不感惊喜反而惊怒的读者也许也不在少数。

2、三层构造
    接关键词1。小说《梵贝庄事件》中过去的侦探水城优臣的推理为第一层,现在的侦探石动戏作的推理为第二层,本作最后的真相则为第三层,是为三层构造。或者更简单的说,是两代侦探对同一案件的“推理对抗”,牵引出了隐藏在案件背后的另一个真相。
    小说本身也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一个明显智障者以第一人称描述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其中又“莫名其妙”地夹杂了一段又一段《梵贝庄事件》的本文,让读者如入五里雾中,同时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恐惧,不得不说这在氛围营造上颇具效果。而最终以石动戏作被杀作为本章的结束,读者的脑袋恐怕已不是一般的晕了。
    第二章,以过去时态,夹杂一段石动戏作的调查后再给出一段《梵贝庄事件》的原文。逐步形成两代侦探的“非正面”对抗态势,同时第一章中所呈现出的谜团也逐渐拨云见日。当事态以时间顺序发展到与第一章结尾相重合时,第二章便告结束
    然后便是让人惊讶又惊喜的第三章。为避免泄底,对第三章不作解释。

3、叙述性诡计
    近年来,叙述性诡计在推理小说的运用似乎有大行其道之势。我自己最近所阅读的5部小说:《剪刀男》、麻耶雄嵩的《鸦》、筒井康隆的《劳特瑞克庄事件》、加纳朋子的《魔法飞行》和这一部《镜子里是星期天》。其中居然有4篇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叙述性诡计。
    虽没做过调查,但欧美推理运用叙述性诡计当早于日本。其实阿婆的《罗杰疑案》就是一部相当典型的代表作。在日本则以折原一为主要代表。
    叙述性诡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人物混淆:即让读者误认为A是B,从而把读者引导至错误的方向。
    2)性别混淆:根据文中对人物的描述,A怎么看都是个男人,然而。。。这里我插一句,这个诡计在中文小说里不好用啊。
    3)时间混淆:当看到8月12日这样的日期,你一定要小心了,这到底是哪一年的8月12日?
    4)空间混淆:同样是森林,你得搞清楚究竟是大兴安岭还是西双版纳。
    5)人物关系混淆:父女、夫妻、母子、还是姐弟?
    6)隐身人:客厅里到底有几个人?两个还是三个?
    7)分裂人:喂喂,那边的同学,你不要自言自语,又不是在说单口相声。
    8)作中作:为免炸伤读者,不作解释。

    大多数叙述性推理小说并不单用一种形式,往往是好几种形式的结合,而这部小说则非常简单,只用到了其中一种。折原一的作品最早发表是在1988年左右,到1999年为止,已有不少作家都尝试过使用叙述性诡计。即便如此,殊能将之的处女作《剪刀男》以及这一部作品,仍让人不感厌倦。我认为最大的两个原因就在于其结构的新颖和本格推理元素的注入。
    折原一的中后期作品尚未拜读,无法作评,但单以早期两部倒错系列而论,由于只有叙述性诡计而缺乏本格推理的元素,使得小说本身略显单薄。趣味性确可打满分,但除此再也找不到其他的亮点。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殊能将之,则把本格推理佐以叙述性诡计,揉合出了两部优秀作品,可说是作出了一次大胆而颇有成效的尝试。尢其是后者《镜子里是星期天》,在已经有一部类似作品的情况下,仍敢于再次挑战读者和自己,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

4、UNFAIR
    大多数运用叙述性诡计的推理小说,或多或少都让读者感到不公平。不过这种“不公平”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在阅读前不了解作品性质所致。当你知道这是一部叙述性推理小说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作者还是很公平的。而你了解了还是被骗的话,则只能说你还不够仔细,或者是作者的手段实在太高明。
    然而在这部小说中,却有一处误导极为不公,基本上读者没可能在真相揭晓之前作出正确猜测。而且若要把本文译成中文,在这一部分的处理上将会面临极大的困难。

题解:
    包括我自己,不太能理解这个书名。书名的日语是《鏡の中は日曜日》,镜子成像是左右相反的,而“日曜日”这个三个字既使左右颠倒,形态意义不变。似乎是暗指:作中作《梵贝庄事件》书里书外两位侦探的推理,尤如镜子两边的实物和虚像互相对照。除此之外,我找不到更好的解释。也许讨论书名的意义本身就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赫赫。

添足一笔:
    虽然《剪刀男》写作在前,但阅读时,完全可以《镜子里是星期天》→《剪刀男》的顺序来看,个人感觉效果更佳。但是《樒/榁》必须放在《镜子里是星期天》之后阅读,切记切记!

读后感的感:
    写书评是为了什么?我想一般的回答是:
    1、与人分享读到了一部优秀作品时的喜悦之情。
    2、尽可能将自己读过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其他的同好,避免大家在一大堆良莠不齐的作品面前难以选择、或选择错误。
    3、用自己的感受来评判作品的优劣点,把“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才是我们最想读的作品”的信息传达给我们辛苦的原创者。
    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吗?
    想与人分享喜悦,可是好多作品能读到的人不多;想把读过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同好,可是上哪才能买到这些书?推理小说书评有其特殊性,不许泄底是铁的原则,可这么一来,我们真的能做到把“什么才是好作品”的信息准确地传达给那些孜孜以求的原创者吗?
    尽管中国的推理书市正在迅速发展,但是如上述的情况不会在短期内改变。
    那么我们写书评究竟是为了什么?
    最近在神秘联盟看到一贴《新星出版社的邀请》,很欣喜地看到有这么一家出版社愿意主动贴近推理迷,听取推理迷的意见。虽然不知后续如何,但我心里突然有了一个自不量力的念头:通过书评,影响出版社的选择,以期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把优秀作品引入国内。我想出版社其实和大部分读者一样,面对浩翰书海,眼花缭乱,正为不知如何取舍而烦恼吧。虽然个人的书评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个人喜恶,绝不足以代表全体的意见,但至少可以为出版社第一步的鳞选工作带来有益的参考。
    如果这样的机制真的能得以运转,那么国内的读者将有更多的机会看到真正优秀的推理小说。而我们的原创者也将会开阔眼界,更清楚地认识到不足、更准确地找到前进的目标,甚至还能挖掘出自身尚未察觉的潜能。
    我在想,如何有些书评能早些问世,那么当年出版社也许就会选择《全部变成F》,而不是《密室物语》了。
    也许这只是一个异想天开的幼稚念头,但是不去做就永远也不会有开始。

 
 
 
Re:评殊能将之的《镜子里是星期天》
[ 2009-9-9 11:55:13 | By: 四条眉毛(游客) ]
 
四条眉毛(游客)灰常想看这书啊~~~我是叙述性诡计控~~~哈哈
以下为fan的回复:
原来这本还没有中文版。刚才查了一下,台湾也只出过《剪刀男》,可惜!
叙述性诡计控啊!就冲这句话,等我弄完了会刊稿,给你列个长长的书单如何?不过事先知道是叙述性诡计的话,可能会降低阅读的兴趣。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读取中...
Powered by 推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