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读取中...光临
读取中...
读取中...
 
日历
读取中...
最新日志
读取中...
最新评论
读取中...
最新留言
读取中...
 
《雾影庄杀人事件》:逻辑音符的华丽变调  

    最早会知道林斯谚的名字也正是因为《雾影庄杀人事件》这篇优秀的短篇推理小说。《雾影庄杀人事件》入选台湾推理俱乐部(现更名为台湾推理作家协会)于2002年举办的第一届人狼城推理文学奖(现更名为台湾推理作家协会奖)佳作,与此篇同时入选的还有吕仁的作品《正命》。从那个时候开始,林斯谚的名字便与推理小说结下了不解之缘,要知道当时他还不足20岁。

    新锐作家的创作欲望总是让人难以想象,林斯谚的作品席卷而至。《羽球场的亡灵》(后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获第二届人狼城推理文学奖首奖。其后《尼罗河魅影之谜》(2005)《雨夜庄谋杀案》(2005)为小知堂文化出版,《雾影庄杀人事件》在2006年又被明日工作室所收录于同名短篇集结集出版。当然,除此之外,林斯谚还创作了大量的推理小说作品,这些作品包括:《泪水狂魔》、《钢琴里的爱情》、《冰之刃》、《圣诞夜奇迹》、《向日葵挽歌》、《褪色的爱》、《爱的交点》、《残冬》、《床鬼》、《恋爱密码》、《眼中的杀意》、《看不见的密室》等。

    当然每位优秀的推理小说家通常都会有他们最为得意的侦探,林斯谚笔下的林若平博士以哲学范畴内的逻辑思考成为了林斯谚最引以为豪的侦探。而雾影庄则是这位侦探第一次受到大家认可并得以扬名的舞台。

    林若平因正确推理出著名推理小说家江川的谜题而受邀至这位大师的府邸——雾影庄。在这所群山环绕的黄昏之馆里,江川被枪杀在书房之中,江川手中的奇怪纸条成为了破案关键——死前留言成为了无可争议的诡计核心。弥漫着神秘的侦探视角与复杂的离奇杀意交织成一部耐人寻味的多重交响乐章。最后的真相,则是在经历过多次变调之后,由这位略带感性的理性哲学家娓娓道出。

    难以理解的死前留言和精彩的多重解答让《雾影庄杀人事件》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另人叹为观止的三重解答在文字平缓流动的过程中显得更加妙不可言。仿佛一段美丽的乐章在指挥棒的带领下上演了三次不可思议的变调。在《雾影庄杀人事件》中,林斯谚基于死者手中紧握的奇怪纸条进行了大篇幅的可能性推理和猜测,多种思索后终于得到了林若平可能性的推测……这是典型的多重解答模式,一个现象引申出多条思维方式和探索空间,虽然真相到最后也只有一个,可是作者在对假设性的处理上需要经过复杂的可行性分析和猜测,然后从中过滤掉不可能的因素。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多重推理是最能够反应作者的缜密思维和理性假设功力的,这也就正好解释了像《希腊棺材之谜》这样的作品为何能够让人感到兴奋,而一般能够创作出这样作品的人,我们会称为逻辑大师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吧。

    但是,这篇文章却因为本身是短篇小说所以有着自身无法改变的瑕疵,在这里还是有必要指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小说最主要的场景“雾影庄”被描写成了一个“世外桃源”形式的“暴风雪山庄”,但是这个上演谋杀和死亡留言的舞台却因为缺少渲染而让人对他没有深刻的印象,除了能够提供现场气氛的名字外,没有遗留下任何有必要的憧憬和记忆。另外,林斯谚文笔细腻,描写人物内心活动入木三分,但是也正是因为林若平与韩夏禹的美妙邂逅让读者更加期待他们最后的结局。林斯谚极其注意控制笔调,用朦胧的意境渲染他们之间若即若离的情愫,可是这一切却让读者失去了阅读的重心,当我读到最后“那是一封结婚电力的请柬”时,我有一种失望的感觉,倒不是因为我期待着男女主人公通过案件获得爱情,而是我原本所期待的辛辣直白的颠覆性结尾破灭了。另外,因为林斯谚同样在乎着他笔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命运,所以才会有这样与文章核心内容、故事框架毫无关联的结尾吧。不过现在回头来看,这篇文章也正是因为有如此细腻却带有伤感的情愫结局才能够让许多读者留下映象的吧,林斯谚果然也是一个会写作的作家。

    最后还需要一提的是林若平解释谜题揭示答案的风格实在像极了埃勒里·奎因,类似外国哲学家的口气让人折服又显得亲切,层层推断和假设占用了大多篇幅,遵守着推理小说的常见模式来回顾经典,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在我看来,《雾影庄杀人事件》最大的魅力就是成功的塑造了一位有着感性情愫的哲学理性侦探,这一点在后来的大多作品中都能发现端倪。我们也期待着这位来自宝岛的推理小说家能够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加精彩的小说。

宁微君 发表于 2009-2-13 9:55:00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读取中...
 
     
Powered by 推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