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
 
     
 
读取中...
时 间 记 忆
读取中...
最 新 评 论
读取中...
专 题 分 类
读取中...
最 新 日 志
读取中...
最 新 留 言
读取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读取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读取中...


 
 
读取中...
   
 
 
危机:因绿而生  
[ 2010-12-4 5:43:00 | By: 暗海 ]
 
题目有玄机,不单单从诡计方面,对于作品的思想性上也有很大的暗示。

绿色意味着什么?生机?活力?抑或其他?

作者克里斯蒂安娜·布兰德(好像阿婆,在书店差点看错),原名玛丽·克里斯蒂安娜·米尔恩(Mary Christianna Milne)。1907年,出生于马来西亚(亚洲人?),创作年代主要集中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其间正值是“黄金一代”的尾声,所以作者又被誉为“黄金时期最后的大师”。她的作品沿袭了一贯的古典推理风格,从这部作品来看,这一名号的确名不虚传。

一家饱受空袭的战地医院,静静诉说着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某日,一名邮递员被送往手术室里,不料却因麻醉而死。这是意外事故,还是蓄意谋杀?无形的威胁笼罩医院,无声的恐惧萦绕人心。考克瑞尔探长亲自赶来调查,哪知护士长玛丽恩?贝茨竟惨遭凶杀。所有人都没有不在场证明,所有人都没有明显的动机!凶手到底是谁?
这是一部相当纯粹的古典推理小说,纯粹到让所有以逻辑为王道的推理迷大呼过瘾,如果说《耶洗别之死》是诡计的绝唱,那无疑这部作品便是plot和纯粹逻辑——我们不妨称其为“绿色”推理的绝唱。

医院似乎是推理小说家相当喜欢的谋杀场所,无论是古典推理的《荷兰鞋之谜》,亦或是日系作品中的《巴提斯塔的荣光》等,均不约而同的将医院选为背景。的确,医院中的气氛、医院中森严的秩序都是凶手们(或者说作者们)所向往的,而战地中医院则更是如此。连天的炮火折磨着人们,恰巧又有一位不识趣的凶手若隐若现......

作者早年做过战地护士,所以写起医院来得心应手。对于一名推理爱好者而言,阅读推理小说的过程,不仅仅是与凶手、与侦探斗智,同时也是增长“杂七杂八”知识的过程。就像读《十日惊奇》时会对《圣经》萌发兴趣一样,这部作品中,布兰德带着我们在医院的瓶瓶罐罐中穿梭(好像怪怪的...),又普及了不少医学常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嘛。当然,不喜欢“炫学”同样没关系,这部作品中的“寓教于乐”绝对不会破坏作品的节奏的。

这篇小说的模式无疑是古典推理迷所钟爱的:基本封闭的场景,固定的嫌疑人阵容,各出场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匪夷所思的犯案动机,微妙的不在场证明,一提起这些,也许各位便有些垂涎了吧。

对于有一定经验的读者而言,猜测凶手,一般锁定在那些不在场证明的人身上,对于古典作品而言基本上无出其右,然而这部作品中的嫌犯却无一人有不在场证明,这使得案件更加扑朔迷离。

一个优秀的诡计是推理小说家梦寐以求的,作为支撑作品的骨架,诡计的优劣对于一部作品而言至关重要。然而在这部作品之中,没有密室、暴风雪山庄、无面尸等令人兴奋的元素,不在场证明也很弱,但就是这样的作品,却成就了完美,作者的功力可见一斑。

虽说诡计并不出众,但这部作品的动机却独具匠心。和平时期的我们似乎难以理解,而战争时期有这样的心态,但当人性在战争摧残下被扭曲,身心俱疲的紧张工作,空袭的恐惧,失去亲人的痛苦和绝望,加上被限制的生活,被欺骗之后的愤恨。所有被附加的伤害才产生这样的动机,爱与被爱产生的依赖在那种环境下也许真的是一把危险的双刃剑。

人物的刻画同样是这部作品的一大亮点。较之其它类型文学作品,推理小说的人物刻画,包括文笔历来要逊色一些,而这部作品无疑是一个例外,七位嫌疑人性格各异,气氛描写恰到好处——炮火纷飞加上凶手若隐若现,谁都可能是凶手,同样也可能是被害者,种种不确定笼罩着字里行间,对于置身事外的我们,这简直是一种与煎熬并存的享受(不太厚道哈~~)。

这篇作品唯一的不足,便是对于侦探的刻画上。对于考瑞威尔探长——克里斯蒂安娜·布兰德笔下的当家侦探,这部作品中显然没有太多出彩的表现,这一点还是较令人失望的,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这部作品对于其他人物刻画的细腻程度,使他们的风头,完全压过了考瑞威尔探长。
反战是这部推理小说的一大主题,在此之前笔者也读过不少类似题材的作品,例如国内读者耳熟能详的“证明三部曲”等,都是将战争的罪恶直白的展现在读者面前。甚至包括涉及一定政治因素的《玻璃村庄》,也是直陈话题,而这部却尤为新颖。作者没有将问题表露在作品本身,使作品本身成为谴责罪恶的载体,而是将这些融合于字里行间中,潜移默化的告诉读者,在心灵层面与读者产生共鸣。

对于读过太多拥有华丽诡计、精致包装推理作品的我们而言,这部作品便如游览过名山大川后再回到恬静的田园风光享受的心间的叮咚清泉,那份感受,无与伦比。

也许中就有一天,我们会为这些血淋淋的诡计所厌倦,那么,本格推理又路在何方呢?也许这部《绿色危机》会给我们最好的解释。

这部作品无愧于“黄金时期最后的神作”的荣耀,同样,作者也无愧于她“黄金时期最后的大师”的名号,而她带给我们的思索,却将凌驾于作品之上,超出作品本身,所承载的故事吧。
 
 
  • 标签:布兰德 
  • 发表评论:
    读取中...
     
         
       
         
    Powered by 推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