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 'S bLog
 
读取中...
 
读取中...
读取中...
读取中...
读取中...
读取中...
 
         
读取中...

 
他们为何变成连环杀手(上)  
[ 2009-5-28 19:07:00 | By: 隐易 ]
 


    皮克顿现年57岁,拥有一个养猪场,被认为是加拿大历史上最恐怖的连环杀手,警方在他的养猪场里已找到26名被害女子的骸骨。这一数字可能仅是皮克顿手下冤魂数量的一半,因被捕入狱后,他对同住一室的“卧底狱友”说,他本来想再杀一人,以凑够50人的整数。
   
现在,连环杀手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皮克顿之前,一个叫皮克?勒平的加拿大男子在一学校杀12人,而在美国,连环杀手甚至不再是新闻,几乎每年都能曝出几起连环杀手案,少则数人遇害,多则几十人。而在国内,从连杀67人的杨兴海,再到马加爵、邱兴华、董文语、张友添乃至最近的黄文义,连环杀手也一再刺激我们的神经。害。 本来,对一个男孩而言,父母该是最亲密、最值得信任的人,但是,现在伤害他们最重的,恰恰是这两个最亲密的人。这让他们对亲密关系充满恐惧,并对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人都怀有敌意。已经母亲和父亲的双重折磨后,他们开始相信,这个世界上只有暴力关系,只有凌辱和被凌辱的关系。要想不被凌辱,只有去凌辱。这种观念深入到内心最深处,并在青春期让他们收获了惨重的代价——彻头彻尾的孤独。孤独的青春,致命的幻想 关系,是生命最本质的渴求。 不管一个人自诩多么强大,没有关系,尤其是没有亲密关系,这个人的内心一定会出现问题。譬如凡?高,他是绘画天才,但没有与异性的亲密关系,他疯了;再如尼采,他是哲学天才,但他最爱的莎乐美不爱他,他陷入孤独,最后也疯了,说“我是太阳”,那是绝对的自恋,也是绝对的疯狂。一个人可以很执着,可以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自己的事业,不管那个事业是否被社会认可。但是,他必须要有好的亲密关系,否则他有很大的可能会疯狂。 不过,亲密关系也是令人最无奈的事情。因为,它是相互的,你可以决定自己怎么做,但你不能左右对方。简单而言就是,你喜欢一个人,但却不能保证另一个人喜欢你。学习建立关系,是青春期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相对而言,健康家庭长大的孩子,因为懂得爱、温暖和快乐,能适度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相对能更好地拥有亲密关系,可以比较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从而逐渐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原生家庭,建立自己的人际网络。但是,那些未来的连环杀手,尽管常常是察言观色的高手——因为他们必须揣测父母的内心,否则难以生存——但他们没有能力付出爱,无法让别人感受到温暖,结果,他们有些人可以很快地与别人建立关系,但却无法拥有稳定的关系,他们没有同性朋友,也很少有女孩愿意和他们约会。结果,他们只有陷入孤独。但是,对关系的渴望是人的一种本质需求。如果正常的途径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他们就通过其他的途径来满足,那就是带有性幻想内容的白日梦。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孤独过,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过性幻想。只不过,正常孩子的性幻想的内容是相对健康的,他幻想和女孩亲热,但这个幻想中的关系是平等的,还常把女孩(有时幻想对象是同性)置于很高的位置上。相反,这些童年饱受摧残的未来连环杀手,他们的幻想内容中主要是暴力,即通过暴力的手法强行与女孩建立关系,并且幻想的结果常常是要女孩死去。并且,他们也不止是幻想。在平时的交往中,他们对女性也不够尊重。这就导致了一个恶行循环:糟糕的性幻想让他们更孤独,孤独让他们更沉浸于糟糕的性幻想。 譬如唐安?山普斯,他杀死了漂亮的女邻居,而之所以杀她,是因为他请求她赤裸着身体杀掉他,但被拒绝了,于是他转而杀死了她。后来,山普斯说:“被一个漂亮女孩所杀是我一生的幻想。” 前面提到的艾德蒙?其普,他十二岁时求姐姐和他玩“毒气室”的游戏,央求姐姐把他捆在椅子上,然后打开瓦斯装死。在这个别人看起来毫无乐趣的游戏中,其普会感到莫大的快感。性幻想中的虐待和死亡,以及游戏中的虐待和死亡,会给这些未来的连环杀人犯带来快感,但远不如真正的虐待和死亡带来的快感更强。对此,雷斯勒在书中描绘说: 幻想结束后代之而起的就是真正的杀戮,一个小时候把姐妹的芭比妈妈头给扭断的人,长大后也会把被害人的头颅给砍下来,这确有此事,绝非危言耸听。另外还有位杀手小时候经常与邻家小孩在田野上玩,不过只有他拿了把手斧与玩伴们打闹,任谁也没想到俟其长大后,谋杀别人的工具正是那把手斧。杀掉“妈妈”,杀掉“自己” 第一次杀戮,或第一次暴力,一般都是在遭遇挫折后。譬如,连环杀手约翰?裘伯特第一次实施暴力是13岁,当时他和最好的朋友失去了联系,感到苦闷,骑着脚踏车的他看到了前面一个小女孩,于是在骑过他身边时,将手里的铅笔插到了小女孩的背上。结果,这个暴力行为给他带来了巨大快感。于是,他的暴力行为很快升级,第二次还是骑着脚踏车,但用的就是一把锋利的刀子了。少数的连环杀手,因为陷入了精神病状态,失去了理智,于是乱杀一通,没有明确的选择。不过,多数的连环杀手,他们选择的杀害对象,都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的。譬如前面提到的泰德?邦迪,他杀害的女孩年龄相当、相貌相像、且全是披肩长发。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呢?还是要回到童年寻找答案。譬如泰德?邦迪,我们可以推测,那些女孩和他母亲很像,他小时候屡屡受母亲伤害,所以对母亲有刻骨仇恨,但那时不敢对母亲表达,所以这仇恨埋在心底,等长大了,自己有力量了才开始报复,但仍不能对母亲表达,于是选择的都是像母亲的女孩。艾德蒙?其普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点。有NBA中锋体格的他15岁时杀死了祖父母,并被判入监服刑。后来,母亲用尽各种办法把他接过来同住,但同住好像就是为了折磨儿子似的,她频频地羞辱儿子,一次对儿子说,她5年内找了6个男人,就是因为她儿子是个杀人犯。其普听了非常愤怒,他开车跑出去,喃喃自语说:“今天晚上我看到的第一位美女必须死掉。” 结果,一位在大学校园散步的女孩成为了牺牲品。他邀请那女孩上车,然后强暴并杀死了她。 显然,他最初想杀死的是母亲,这个女孩只是一个替罪羊而已(最后,其普还是杀掉了他的母亲,随后不久投案自首)。其普最想杀掉的是母亲,有些连环杀手想杀死的则是自己。约翰?裘伯特杀死了多名男报童,他胆怯、害羞,是一名同性恋,一次恋人移情别恋后,他感到受到了严重的羞辱。于是,他杀死了第一名报童,而那报童的性格和相貌,很像小时候的裘伯特,并且裘伯特自己也做过报童。这样做也有特殊的含义:不是我裘伯特受到了羞辱,而是那个小子受到了羞辱。这种心理机制,叫做“向强者认同”。裘伯特从父母那里受够了羞辱,结果他内心中就有了一个“实施羞辱的暴虐父母”和“承受羞辱的自卑男孩”,
   
很多人犯罪是为了金钱和权力。但是,这一规律显然不能套在皮克顿们的头上。因为仅从利益上看,这显然是双输的,受害者不用多说,而皮克顿们也并没有收获什么利益。
   
那么,他们为什么杀人?杀人给他们带来了什么?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心理分析官员罗伯?雷斯勒在他的著作《疑嫌画像》中给出了答案:
   
这些人常常是凭借违法来寻求自己情绪上的满足,就是这原因才使得他们异于常人。
   
也就是说,这些人连环杀手之所以沉溺在杀人行动中,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特殊的情绪需要。害。 本来,对一个男孩而言,父母该是最亲密、最值得信任的人,但是,现在伤害他们最重的,恰恰是这两个最亲密的人。这让他们对亲密关系充满恐惧,并对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人都怀有敌意。已经母亲和父亲的双重折磨后,他们开始相信,这个世界上只有暴力关系,只有凌辱和被凌辱的关系。要想不被凌辱,只有去凌辱。这种观念深入到内心最深处,并在青春期让他们收获了惨重的代价——彻头彻尾的孤独。孤独的青春,致命的幻想 关系,是生命最本质的渴求。 不管一个人自诩多么强大,没有关系,尤其是没有亲密关系,这个人的内心一定会出现问题。譬如凡?高,他是绘画天才,但没有与异性的亲密关系,他疯了;再如尼采,他是哲学天才,但他最爱的莎乐美不爱他,他陷入孤独,最后也疯了,说“我是太阳”,那是绝对的自恋,也是绝对的疯狂。一个人可以很执着,可以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自己的事业,不管那个事业是否被社会认可。但是,他必须要有好的亲密关系,否则他有很大的可能会疯狂。 不过,亲密关系也是令人最无奈的事情。因为,它是相互的,你可以决定自己怎么做,但你不能左右对方。简单而言就是,你喜欢一个人,但却不能保证另一个人喜欢你。学习建立关系,是青春期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相对而言,健康家庭长大的孩子,因为懂得爱、温暖和快乐,能适度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相对能更好地拥有亲密关系,可以比较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从而逐渐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原生家庭,建立自己的人际网络。但是,那些未来的连环杀手,尽管常常是察言观色的高手——因为他们必须揣测父母的内心,否则难以生存——但他们没有能力付出爱,无法让别人感受到温暖,结果,他们有些人可以很快地与别人建立关系,但却无法拥有稳定的关系,他们没有同性朋友,也很少有女孩愿意和他们约会。结果,他们只有陷入孤独。但是,对关系的渴望是人的一种本质需求。如果正常的途径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他们就通过其他的途径来满足,那就是带有性幻想内容的白日梦。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孤独过,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过性幻想。只不过,正常孩子的性幻想的内容是相对健康的,他幻想和女孩亲热,但这个幻想中的关系是平等的,还常把女孩(有时幻想对象是同性)置于很高的位置上。相反,这些童年饱受摧残的未来连环杀手,他们的幻想内容中主要是暴力,即通过暴力的手法强行与女孩建立关系,并且幻想的结果常常是要女孩死去。并且,他们也不止是幻想。在平时的交往中,他们对女性也不够尊重。这就导致了一个恶行循环:糟糕的性幻想让他们更孤独,孤独让他们更沉浸于糟糕的性幻想。 譬如唐安?山普斯,他杀死了漂亮的女邻居,而之所以杀她,是因为他请求她赤裸着身体杀掉他,但被拒绝了,于是他转而杀死了她。后来,山普斯说:“被一个漂亮女孩所杀是我一生的幻想。” 前面提到的艾德蒙?其普,他十二岁时求姐姐和他玩“毒气室”的游戏,央求姐姐把他捆在椅子上,然后打开瓦斯装死。在这个别人看起来毫无乐趣的游戏中,其普会感到莫大的快感。性幻想中的虐待和死亡,以及游戏中的虐待和死亡,会给这些未来的连环杀人犯带来快感,但远不如真正的虐待和死亡带来的快感更强。对此,雷斯勒在书中描绘说: 幻想结束后代之而起的就是真正的杀戮,一个小时候把姐妹的芭比妈妈头给扭断的人,长大后也会把被害人的头颅给砍下来,这确有此事,绝非危言耸听。另外还有位杀手小时候经常与邻家小孩在田野上玩,不过只有他拿了把手斧与玩伴们打闹,任谁也没想到俟其长大后,谋杀别人的工具正是那把手斧。杀掉“妈妈”,杀掉“自己” 第一次杀戮,或第一次暴力,一般都是在遭遇挫折后。譬如,连环杀手约翰?裘伯特第一次实施暴力是13岁,当时他和最好的朋友失去了联系,感到苦闷,骑着脚踏车的他看到了前面一个小女孩,于是在骑过他身边时,将手里的铅笔插到了小女孩的背上。结果,这个暴力行为给他带来了巨大快感。于是,他的暴力行为很快升级,第二次还是骑着脚踏车,但用的就是一把锋利的刀子了。少数的连环杀手,因为陷入了精神病状态,失去了理智,于是乱杀一通,没有明确的选择。不过,多数的连环杀手,他们选择的杀害对象,都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的。譬如前面提到的泰德?邦迪,他杀害的女孩年龄相当、相貌相像、且全是披肩长发。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呢?还是要回到童年寻找答案。譬如泰德?邦迪,我们可以推测,那些女孩和他母亲很像,他小时候屡屡受母亲伤害,所以对母亲有刻骨仇恨,但那时不敢对母亲表达,所以这仇恨埋在心底,等长大了,自己有力量了才开始报复,但仍不能对母亲表达,于是选择的都是像母亲的女孩。艾德蒙?其普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点。有NBA中锋体格的他15岁时杀死了祖父母,并被判入监服刑。后来,母亲用尽各种办法把他接过来同住,但同住好像就是为了折磨儿子似的,她频频地羞辱儿子,一次对儿子说,她5年内找了6个男人,就是因为她儿子是个杀人犯。其普听了非常愤怒,他开车跑出去,喃喃自语说:“今天晚上我看到的第一位美女必须死掉。” 结果,一位在大学校园散步的女孩成为了牺牲品。他邀请那女孩上车,然后强暴并杀死了她。 显然,他最初想杀死的是母亲,这个女孩只是一个替罪羊而已(最后,其普还是杀掉了他的母亲,随后不久投案自首)。其普最想杀掉的是母亲,有些连环杀手想杀死的则是自己。约翰?裘伯特杀死了多名男报童,他胆怯、害羞,是一名同性恋,一次恋人移情别恋后,他感到受到了严重的羞辱。于是,他杀死了第一名报童,而那报童的性格和相貌,很像小时候的裘伯特,并且裘伯特自己也做过报童。这样做也有特殊的含义:不是我裘伯特受到了羞辱,而是那个小子受到了羞辱。这种心理机制,叫做“向强者认同”。裘伯特从父母那里受够了羞辱,结果他内心中就有了一个“实施羞辱的暴虐父母”和“承受羞辱的自卑男孩”,

连环杀手的人生五部曲

 本来,对一个男孩而言,父母该是最亲密、最值得信任的人,但是,现在伤害他们最重的,恰恰是这两个最亲密的人。这让他们对亲密关系充满恐惧,并对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人都怀有敌意。已经母亲和父亲的双重折磨后,他们开始相信,这个世界上只有暴力关系,只有凌辱和被凌辱的关系。要想不被凌辱,只有去凌辱。这种观念深入到内心最深处,并在青春期让他们收获了惨重的代价——彻头彻尾的孤独。孤独的青春,致命的幻想 关系,是生命最本质的渴求。 不管一个人自诩多么强大,没有关系,尤其是没有亲密关系,这个人的内心一定会出现问题。譬如凡?高,他是绘画天才,但没有与异性的亲密关系,他疯了;再如尼采,他是哲学天才,但他最爱的莎乐美不爱他,他陷入孤独,最后也疯了,说“我是太阳”,那是绝对的自恋,也是绝对的疯狂。一个人可以很执着,可以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自己的事业,不管那个事业是否被社会认可。但是,他必须要有好的亲密关系,否则他有很大的可能会疯狂。 不过,亲密关系也是令人最无奈的事情。因为,它是相互的,你可以决定自己怎么做,但你不能左右对方。简单而言就是,你喜欢一个人,但却不能保证另一个人喜欢你。学习建立关系,是青春期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相对而言,健康家庭长大的孩子,因为懂得爱、温暖和快乐,能适度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相对能更好地拥有亲密关系,可以比较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从而逐渐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原生家庭,建立自己的人际网络。但是,那些未来的连环杀手,尽管常常是察言观色的高手——因为他们必须揣测父母的内心,否则难以生存——但他们没有能力付出爱,无法让别人感受到温暖,结果,他们有些人可以很快地与别人建立关系,但却无法拥有稳定的关系,他们没有同性朋友,也很少有女孩愿意和他们约会。结果,他们只有陷入孤独。但是,对关系的渴望是人的一种本质需求。如果正常的途径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他们就通过其他的途径来满足,那就是带有性幻想内容的白日梦。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孤独过,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过性幻想。只不过,正常孩子的性幻想的内容是相对健康的,他幻想和女孩亲热,但这个幻想中的关系是平等的,还常把女孩(有时幻想对象是同性)置于很高的位置上。相反,这些童年饱受摧残的未来连环杀手,他们的幻想内容中主要是暴力,即通过暴力的手法强行与女孩建立关系,并且幻想的结果常常是要女孩死去。并且,他们也不止是幻想。在平时的交往中,他们对女性也不够尊重。这就导致了一个恶行循环:糟糕的性幻想让他们更孤独,孤独让他们更沉浸于糟糕的性幻想。 譬如唐安?山普斯,他杀死了漂亮的女邻居,而之所以杀她,是因为他请求她赤裸着身体杀掉他,但被拒绝了,于是他转而杀死了她。后来,山普斯说:“被一个漂亮女孩所杀是我一生的幻想。” 前面提到的艾德蒙?其普,他十二岁时求姐姐和他玩“毒气室”的游戏,央求姐姐把他捆在椅子上,然后打开瓦斯装死。在这个别人看起来毫无乐趣的游戏中,其普会感到莫大的快感。性幻想中的虐待和死亡,以及游戏中的虐待和死亡,会给这些未来的连环杀人犯带来快感,但远不如真正的虐待和死亡带来的快感更强。对此,雷斯勒在书中描绘说: 幻想结束后代之而起的就是真正的杀戮,一个小时候把姐妹的芭比妈妈头给扭断的人,长大后也会把被害人的头颅给砍下来,这确有此事,绝非危言耸听。另外还有位杀手小时候经常与邻家小孩在田野上玩,不过只有他拿了把手斧与玩伴们打闹,任谁也没想到俟其长大后,谋杀别人的工具正是那把手斧。杀掉“妈妈”,杀掉“自己” 第一次杀戮,或第一次暴力,一般都是在遭遇挫折后。譬如,连环杀手约翰?裘伯特第一次实施暴力是13岁,当时他和最好的朋友失去了联系,感到苦闷,骑着脚踏车的他看到了前面一个小女孩,于是在骑过他身边时,将手里的铅笔插到了小女孩的背上。结果,这个暴力行为给他带来了巨大快感。于是,他的暴力行为很快升级,第二次还是骑着脚踏车,但用的就是一把锋利的刀子了。少数的连环杀手,因为陷入了精神病状态,失去了理智,于是乱杀一通,没有明确的选择。不过,多数的连环杀手,他们选择的杀害对象,都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的。譬如前面提到的泰德?邦迪,他杀害的女孩年龄相当、相貌相像、且全是披肩长发。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呢?还是要回到童年寻找答案。譬如泰德?邦迪,我们可以推测,那些女孩和他母亲很像,他小时候屡屡受母亲伤害,所以对母亲有刻骨仇恨,但那时不敢对母亲表达,所以这仇恨埋在心底,等长大了,自己有力量了才开始报复,但仍不能对母亲表达,于是选择的都是像母亲的女孩。艾德蒙?其普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点。有NBA中锋体格的他15岁时杀死了祖父母,并被判入监服刑。后来,母亲用尽各种办法把他接过来同住,但同住好像就是为了折磨儿子似的,她频频地羞辱儿子,一次对儿子说,她5年内找了6个男人,就是因为她儿子是个杀人犯。其普听了非常愤怒,他开车跑出去,喃喃自语说:“今天晚上我看到的第一位美女必须死掉。” 结果,一位在大学校园散步的女孩成为了牺牲品。他邀请那女孩上车,然后强暴并杀死了她。 显然,他最初想杀死的是母亲,这个女孩只是一个替罪羊而已(最后,其普还是杀掉了他的母亲,随后不久投案自首)。其普最想杀掉的是母亲,有些连环杀手想杀死的则是自己。约翰?裘伯特杀死了多名男报童,他胆怯、害羞,是一名同性恋,一次恋人移情别恋后,他感到受到了严重的羞辱。于是,他杀死了第一名报童,而那报童的性格和相貌,很像小时候的裘伯特,并且裘伯特自己也做过报童。这样做也有特殊的含义:不是我裘伯特受到了羞辱,而是那个小子受到了羞辱。这种心理机制,叫做“向强者认同”。裘伯特从父母那里受够了羞辱,结果他内心中就有了一个“实施羞辱的暴虐父母”和“承受羞辱的自卑男孩”,
   
作为FBI的心理分析人员,雷斯勒的主要工作是为那些特别凶残的案件“描绘嫌犯、勾勒嫌犯”,他和其他一些出色的同事,凭借扎实的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能仅凭案发的现场或案发现场的照片,就可大致推断出凶手的肤色、年龄、身高、个性、家庭状况、工作状况等关键信息,从而大大缩短警方破案的时间,而好莱坞著名的电影《沉默的羔羊》就取材自他的真实工作。
   
FBI工作的数十年时间里,雷斯勒一直关注那些连环杀手,对一百多名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清一色是男性)进行过深度访谈,并据此写了《疑嫌画像》一书。在书中,雷斯勒称,他们几乎全是偏执狂,要么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要么是偏执型人格障碍,而且有共同的人生轨迹:
    6
岁前,有一个糟糕的妈妈。六七岁前,孩子与妈妈的关系是最重要的,这个关系会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爱。然而,这些连环杀人犯,他们没有这个运气。
    8
岁~12岁,有一个糟糕的爸爸。一般而言,这个青春前期是孩子走出家并和同龄人建立关系的重要时期。如果说,与妈妈的关系是“内向”的,那么与爸爸的关系就是“外向”的,一个好的爸爸,会帮助孩子走出家,走向更宽广的世界的重要力量。但是,这些连环杀人犯,他们通常有的是一个暴虐的爸爸。
    12
岁~18岁的青春期,沉溺在充满暴力的幻想中。在青春期,每个人都有过各种各样的幻想,尤其是一些性幻想。只是,正常男孩的性幻想中,不仅他在享受,而性的对象也在享受,幻想中的关系基本是平等的、充满爱意的,但那些未来的连环杀手,他们的性幻想中,完全是“独乐乐”,并且,他们的快乐一定是建立在对方的巨大痛苦之上,其中经常有死亡的内容。此外,因为他们既缺乏“内向”的好的人格特点,也缺乏“外向”的与别人建立关系的能力,这注定他们会非常孤独,常既不能和同性建立友谊关系,也不能和异性建立亲密关系,这种孤独生活令他们更容易沉浸在这种可怕的性幻想中
    20
岁~30岁的成年期,开始杀人。多数连环杀手是成年后才开始行凶,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十几岁就开始杀人的。第一次杀人,都有一些特殊的触发因素,一般都是遇到了一些生活上的挫折,譬如与父母的争吵、失业、或被人欺压等。这次杀人,尽管看似是偶然的,但一些细节和他们的幻想内容相吻合,并因满足了他们多年来一直沉浸着的幻想,他们会感受到巨大的快感。由此,尽管他们也会悔恨,也会害怕,但幻想和快感会驱使他们继续去杀人。
   
连续杀人。对连环杀手而言,渴望不断地改进并试验新的杀人手法,就像毒品一样诱惑着他们,令他们根本停不下手来。


------------------------------

LAPD网友的评论(来源于作者博客)

serial killer = 连环杀手

serial killer
较为完整的概念由美国FBI探员Robert Ressler和犯罪学专家Robert D. Keppel博士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指在一段时间内作案(杀人)三次及三次以上的杀人凶手。

serial killer
一般有两大特性,这也是确定一个杀手是否连环杀手的重要依据。第一,作案有明显的周期性。作一次案会休息一段时间再进行下一次作案,两次作案期间serial killer会跟正常人一样,很难分辨出来。第二,受害者多有共性,多属于同一受害者类型(即victim pattern,下文会讲到)。

serial killer不同的还有两类杀手,mass murdererspree killer(狂欢杀手)。mass murderer是单次作案杀死多人,即所谓“一杀多人案”,比如马家爵。而spree killerserial killer一样也是多次作案,区别在于其作案无明显周期性,是在一段时间内不间歇的高频杀人,而且其受害者没有明显的共性。

 
 

发表评论:
读取中...

 
 
 
Powered by 推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