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杀人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六) 』 |
奸情杀人犯罪心理认知痕迹 1、罪前犯罪心理认知痕迹 因奸情而杀人的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前,都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与“奸情”相关的异常言、行和状态,这些异常行为和状态,是奸情杀人犯罪的动机基础,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认知印迹。 (1)男女奸情 性行为必须在夫妻之间进行,婚姻之外的性行为,违背道德、法律,极容易引发犯罪问题。奸情所引发的凶杀案,在社会上是司空见惯。男女奸情,是中国社会传播最为迅速,最受人津津乐道“新闻”。正是因为社会中有广大人群,对桃色新闻特殊浓厚的兴趣,只要奸情关系存在,就不可能存在不透风的墙,就不可能没有桃色新闻传播。因此,男女奸情,会给一定范围内广大人们留下极端深刻的认知印迹。 (2)寻花问柳 寻花问柳,是好色男人低下的性“品质”,也是好色男人性异常的一个重要行为特征。喜欢寻花问柳者,在社会中往往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寻花问柳,经常成为男女是是非非的导火索,搞不好会引发犯罪,甚至杀身之祸。寻花问柳者,会给周围的人留下非常深刻的认知印迹。 (3)招凤引蝶 招凤引蝶,是荡妇“突出”的性“品质”, 也是好色女人性异常的一个重要行为特征。喜欢招凤引蝶的女人,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招凤引蝶者,会引来无数好色男人的追逐,这往往成为男女是是非非的导火索,搞不好会因男女争风吃醋,引发犯罪。招凤引蝶者,会给周围的人留下非常深刻的认知印迹。 (4)矛盾剧烈 奸情发生之后,有关当事人之间往往会产生错综复杂的剧烈矛盾。如:本夫、本妇之间,本夫、奸夫之间,本妇、淫妇之间等。矛盾剧烈的结果极有可能引发杀人犯罪。男女因奸情引发的剧烈矛盾,会给周围人留下非常深刻的认知印迹。 (5)异常言行 因男女奸情而企图杀人者,在杀人之前,往往故意制造某种有利于已的舆论。如:制造谣言,宣称有关当事人有病、外出打工、离家出走之类的,为隐藏杀人动机制造舆论;突然死亡,身强力壮,无病无害,说死就死,死得令人生出疑问;奇怪的请教,某毒物的购买处,用法等。异常行为,同样会给人们留非常深刻的认知印迹。 1993年7月26日上午,江西某市某村村民余某某突然死亡。死者身壮力强,突然暴亡,其弟觉得蹊跷。在其兄装入棺内时,他发现放在棺材里的“金钱袋”(当地风俗,用红布缝个袋子,里面装些米,表示死者在阴间有吃有喝)里有一个装有药物的青霉素瓶子,便取出藏了起来,第二天便走进丰城市公安局。反映其兄可能中毒身亡,并提供其嫂胡某某作风不正,长期与本村村民余某某保持不正当的两性关系。侦查查明,被害人死亡系银环蛇咬伤所至。现场调查,一村民反映:余某某曾向他打听哪里有蛇卖。又一村民反映,余从外面归来,手提一红布袋,并用衣服遮着急急忙忙回家,过去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有一条蛇。另一村民反映,7月24日22时左右,他出门“方便”时,发现余有亮爬余光荣家的院墙(公安部政治部编:《刑事侦查案例评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