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渴望成长的孩子们——《放学后》(东野圭吾)  
初读本书已经是两三年前的事了,但本书作为在下日系推理的入门作有着重大意义,故在下将在此借助昔日的记忆写下此书评。
   在下认为东野的作品和卡尔一样,都有很强的故事性。但因为东野是日系作家,与我们的文化差异较小,所以他的书更有亲切感,这是欧美作家所不能给予的一种感觉。
   作为东野的成名作,本书的笔锋并没有后期的老辣,更没有后期许多作品中所弥漫的绝望氛围。相反,在下还在本书中看到了少许的小清新。
   东野在这本书中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渴望成为大人的小孩们的故事。与许多高中生一样,她们向往大人的世界,她们渴望长大。但归根结底,她们还只是小孩,她们还保留着青春期少男少女所特有的叛逆、稚嫩与冲动。
   乖乖女高原阳子因被深深爱慕的“我”拒绝而堕落,过上了飞车党的生活(此处在下记忆不深,也许有所偏差),这不正是稚嫩与叛逆的体现?杉田惠子在外宿集训时与“我”接吻,这不正是渴望长大与稚嫩的体现?而作为推理小说核心的谋杀,其动机更是诠释了少女们的稚嫩与冲动。所以说,这个悲剧的诞生,只因为她们渴望长大,却终究只是个孩子。
   作为推理小说,诡计是必不可少的。当初在下看完本书的解答时不禁拍案叫绝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但这也许只是因为当初在下读过的推理小说只有寥寥数本,到了现在再重新回想这一诡计,只觉得平平淡淡。
   也许是因为东野知道在这密室推理横飞的年代,已经很难从密室中取胜了,所以他选择了另一个切入点——动机。本书的出场人物并不多,剧情也不复杂,所以在阅读了一半后相信大部分人都已经猜出或隐约感觉到了凶手是谁。但我相信,可以想出动机的人不到万分之一。
   动机正是本书最大的亮点与雷点。东野饭可以一次次的称赞动机的意外性,东野黑也可以一次次的批评动机的合理性。而在下在初看动机时只是发出一句“额,这样也行。。。”的感慨,并没有再做什么深究。不过现在,在下要为这一动机讨一说法,来验证它的合理性:
  在“焦点之不能窥探的秘密”中报道过这么一则案例:绵阳某女大学生那啥(你们懂的,防和谐……)被楼下的住户看见,该女大学生情急之下挥刀砍向该住户。但不幸敌不过对方反而被杀。
   敢问在现实生活中都发生过的事,还需要怀疑其合理性吗?不同的只是小说中的凶手更冷静,故事更理想化罢了。
   成名之后,东野的推理小说渐渐从本格派向社会派转变。虽然在下并不清楚是此书动机的成功推动了东野的转变,还是此书的动机原本就是转变的序曲。但作为推理控,更是本格控,在下由衷地希望东野可以再多写一些真正的推理作品,而不是《变身》、《秘密》这些披着推理小说外衣的灵异小说。
   而在故事的最后,东野设置了一个逆转——妻子有外遇了。因为前面已经埋下了许多伏笔,所以在下并没有感到太过意外,同时在下感觉这一逆转与最后“我”有没有死两件事在本书中只是无关痛痒的插曲罢了。
   就这样,这个放学后的故事结束了。但明日上课的铃声依旧会响起。
发表评论:
读取中...
时间记忆
读取中...
登录
读取中...
最新日志
读取中...
最新回复
读取中...
最新留言
读取中...
加入小组
读取中...
我的好友
读取中...
我的照片
Powered by 推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