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
时 间 记 忆
读取中...
最 新 评 论
读取中...
专 题 分 类
读取中...
最 新 日 志
读取中...
最 新 留 言
读取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读取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读取中...


 
第63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评委简评  
[ 2010-8-23 20:24:00 | By: fan ]
 

  真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不知能否坚持下去。简评本身可能还不如一般粉丝的书评有参考价值,但可以窥见各评委的喜好、评委间的微妙关系、以及获奖作是否真值得一读。
  原文网址:http://www.mystery.or.jp/topics/index.html(点作品链接,再点评委名,就能看到各位评委的简评)

获奖作品
  长篇及连作短篇集部门:
    饴村 行  《粘膜蜥蜴》  角川书店
    贯井 德郎 《乱反射》   朝日新闻出版
  短篇部门
    安东 能明 《随监》    小说新潮5月号
  评论及其他部门
    小森健太朗 《英文学的地下水脉 古典MYSTERY研究——从黑岩泪香翻案小说的原作到奎恩》

获奖感言
1、饴村行
  很抱歉用到不雅的措辞,坦率地说我心里很纳闷。因为从懂事起,我就迷上了B级恐怖,一直沉浸其中渡过了青春时代,随这惯性活到现在的我所置身的是一个与推理小说无缘的世界。即使这次的获奖作,也是因处女作过于不成熟、故事结构有所欠缺,所以才想在第二作的最后至少给出一个结局罢了。然而,本以为写了一本纯度百分之百的情色怪诞恐怖小说,不曾想却作为推理小说受到了如此多的关注、受到了如此高的评价,真是做梦也没想到。所以直到现在都心存疑问“我得奖真的可以吗?”,不过我想事已至此,不如索性构筑一个崭新的、融合恐怖与推理的小说世界,如果在此领域也能大放异彩那就太好啦。

2、贯井德郎
  我四处宣扬《乱反射》是非推理小说,但确切地说并非如此。开头三页就写着推理狂似的话语,读者阅后当能明了。但是,即便主张这部作品是推理小说,多半也乏人理解,出于这份自觉才如韬晦一般宣称不是推理小说。不说成非推理小说就不会得到评价,心中也曾有过这样的弃念。
  然而这一次,作品入围了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我很惊喜有人能把它当作推理来看。仅仅如此就已足够,不曾想还获了奖。作品从“谁也不会理解我吧”的弃念中诞生,但有人却告诉“没有这回事”。还有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事么。万分感谢推举这部作品的所有予选评委和终选评委。

 3、安东能明
  收到推理作家协会通知我的作品入围短篇部门的信件,说实话当时我大惑不解,心道这是怎么回事?正想着不会得奖吧,谁知真的得了。唯有吃惊可表。
  十五年前,我获得某推理系的新人奖,发表了处女作。自此,托好心的出版社和热心编辑的福,基本以一年一本的速度出书。
  三年前,我受邀创作警察小说的短篇连作。只凭一时意气,写下了依稀在脑中有所描绘的“管理部门隶属警察的故事”。之后吃了大苦头。获奖作是其中的第四篇。
  创作长篇的同时,每月写一个短篇。描画着梦一般的理想,回过神来才发现这三年来写的尽是短篇。即便如此也还不足十篇。真难。多亏有编辑与我同甘共苦。
  通过热情洋溢的评选会,我看到了以理事长为首的各位前辈作家,是如何为奖项的运作而呕心沥血的。承蒙推举拙作,感激不尽。 

4、小森健太朗
  此次荣获大奖,心中十分高兴。由获奖首先切实感受到的,就是与江户川乱步连系在了一起,除此无他。乱步先生的卒年正是我的生年,遥想当年出生后约有三个月时间与先生同在一个世界生活;曾经入围乱步奖最终评选,那时若能成功就能用以先生之名冠名的奖项自报家门,但最终未能如愿——如此这般,总想去追寻与先生的那一点点关联。而这次获奖的《英文学的地下水脉》中,《幽灵塔》原作探究及休姆(Hume)论是响应乱步先生之遗留课题的评论。关于休姆的《影之秘密》,乱步先生曾写道:因详情不明,想拜托“后来的研究者”。获得了以乱步先生为核心创立起来的推理作家协会奖、作为乱步先生所委托的“后来的研究者”首次考察了《影之秘密》,如今我切实感受了自己与江户川乱步紧密地连系在了一起。

长篇及连作短篇集部门部分:
一、入围作:
  饴村 行  《粘膜蜥蜴》 (《粘膜蜥蜴》)  角川书店
  佐藤 正午 《身世谈》  (《身の上話》)  光文社
  贯井 德郎 《乱反射》  (《乱反射》)   朝日新闻出版
  凑  佳苗 《赎罪》   (《贖罪》)    东京创元社
  米泽 穗信 《追想五断章》(《追想五断章》) 集英社
二、评委简评
1、赤川次郎: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评选会,不过饴村先生的《粘膜蜥蜴》进了候选名单,让我很是吃惊。我在想如今“Mystery”的范围已经扩大到这个地步了么。该作与我所认为的“小说”殊为不同,我无法做出判定,因而交由其他评委定夺。
  贯井德郎先生的《乱反射》讲述了,小小恶意(其实也还没到那个程度)的累积如何导致了一场悲剧,不过作者的义愤(?)被过度强调,以致于所有登场人物都只被片面地描写成“不合常规之人”。因此,整体停留在“对个人的弹劾”,而非“对社会的批判”,结果让人很难对主题产生共鸣。笔力佳,加之多年来的成绩,此次获奖我表示赞同。
  佐藤正午先生的《身世谈》是所有入围作中读来最有趣味的一篇。随波逐流的主人公彩票中大奖的情节展开也很自然,而最重要的是主人公形象颇为鲜明。只是,作为推理小说,最后的解谜部分被指出了一些问题,因而未能得奖。
  凑佳苗女士的《赎罪》也是,叙述手法十分巧妙,能让人一气读完,但问题是罪犯的人物形象非常牵强。就我个人而言,感觉文章颇具美感,不过我想说:光是刻划这类灰暗题材并不等于是在描写现代社会。
  米泽穗信先生的《追想五断章》是入围作中,在本格元素方面最下工夫的作品。编入小故事的文章结构中也蕴含着推理式的韵味。然而,解谜时欠明快,主要人物实在让人印象淡薄、缺乏魅力。
  在所有候选作中,都未能与栩栩如生、充满魅力的登场人物邂逅,不免觉得美中不足。另外,这次评选给我个人留下了一个疑问,即“Mystery”的范围到底有多大。  

2、伊坂幸太郎
  参加评选会时,心里想着三部作品同时得奖很困难吧(我也明白这不太可能)。
  印象中米泽穗信先生的风格是,基于理论地构筑小说、充满知性、明晰异常,譬如就连信马由缰地搞怪都是机关算尽。不过,我总觉得太讲理的作品(也许这只是我先入为主)无论水平多高,能受人感佩但不能让人感动,也就是说很难获得以气场压倒读者的“魔法”。于是,到了这次的《追想五断章》。私以为本作将米泽先生“基于理念、严密构筑”之风格发挥到了最高境界。我看到“知”性与“理”性覆盖到了方方面面,当读完最后一节时,深感作者“以理施加魔法”的执念,不由大为震动。事实上,我以为这部作品铁定会毫无争议地获奖,却不曾想没有获得认同,而我自己也未能做出有说服力的推荐。痛感自己的无能为力。
  《身世谈》不啻是一部充满小说本来乐趣的作品,读后很有收获。在叙事方法上费尽心机,以内容丰富的文章为原动力引读者入戏。“人们围绕着巨款发生的骚动”这一构思,在以西部剧或黑社会题材作品为首的各类小说中多有运用。本文中,为了让这一构思在现代的日本得以成立,利用了“彩票”,令人赞叹。评选会上,有人提了意见,指出登场人物竹井(接近文末处)的言行缺乏现实性。不过我自己在阅读中,感觉这个叫竹井的男人就和科马克·麦卡锡的《血与暴力的国度》中的Sugar、古谷实《ヒメノアール》中的森田君一样,扮演着恶意超人的角色,所以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佐藤正午先生最近的力作一概与奖项无缘,作为读者对此深感绝望,然而临到我自己成了评委,还是没能为先生颁奖,正所谓悲羞交加,心情十分复杂。
  我认为,《粘膜蜥蜴》的厉害之处不在于可怕、恶心、暴力等所谓的“杂耍”部分,相反作者并不滥用这些元素、近乎奢侈地推出一个又一个魅力十足的小插曲,才是精华所在。而且,看上去是一部充满不快感的作品,(意外的是竟然)拿捏得很有分寸。这或许是因为作者的视线中,没有对人类进行分析、居高临下似的傲慢之气。
  关于《乱反射》,有种强烈的感觉——自己“正被迫拿已经懂了的问题来对答案”,直到最后都觉得无法完全入戏。不过,迄今为止我已读过贯井先生的大量作品,先生还未拿过推协奖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所以就这层意义而言,我不打算反对为先生颁奖。
  《赎罪》对告白文体的各种样式发起了挑战,同时描写了人与人的不同思维、误解和执念。读来十分愉快,但由于其他入围作皆为杰作,所以不得不降低推荐顺位。

3、歌野晶午
  《追想五断章》。读到一半时,朦朦胧胧看出了作者的意图;为五断章赋予的含义也欠精妙……全书的氛围极佳,但正是因此更显遗憾。登场人物也是,每个人都似背负着什么,很吸引人,但是未能人尽其用。感觉原本就文笔了得的作者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期待先生的下一部作品。
  《赎罪》。每一章都有惊愕。整个故事渐渐地现出原形,所以有一种往下读时的期待感。人物和事件的复杂关系得到了巧妙疏理,对这一点我想给予高度评价。不过,既然是处理这一类的微妙动机,就必须有更为严密的背景说明吧。这既是为了获取读者的同感,也是为了消除生编硬造的痕迹。
  《身世谈》。卓而不群的小说。特别是表述之巧妙,时常让我叹为观之。另一方面,关于犯罪的说明不足,这一点在文中随处可见。作者有意识地不在此处着力,而且作为小说而言也不是什么问题。一种手法罢了。但是,既然推协奖评选的是优秀的推理小说,那么关于犯罪阐明方面的不足之处就不容忽视了。
  《粘膜蜥蜴》。急不可耐想读下去的超常规娱乐小说。假如不给这部作品颁奖,其理由可能是登场人物、舞台设定、发生的事都极为脱离常轨吧。然而,虽然风格异类,但实质却抑扬得体。作为推理小说、冒险小说,其主干部分坚实有力。由于是破天荒之作,无论结尾如何都可接受,但作者却为读者准备了一个脚踏实地、合情合理的惊愕结局。可恶作品与大量的可恶伏线,堪称绝配,干得漂亮!
  《乱反射》。与同为描写众生相的《赎罪》相映成趣的是,本作对案件的背影做了彻底说明。因此,强烈的现实感支撑起了这部作品,但反过来又使得小说缺少惊愕度和意外性。事故发生后主人公的行动,只是在追赶读者已知的信息,推理的妙趣也同样欠缺。综上所述,最初本作的评价并不高。不过,北村评委的一席话让我改变了想法。他说,本作的精髓在于以现代角度对某篇历史上的名著发起挑战,并达成了那篇作品未能做到的部分。那部先人之作,在诡计方面确有牵强之处,这一点无可否认。而本作则是在极其现实的背景设定下,毫不勉强地使诡计得以实现,这一点也应给予评价吧。

4、北村薰
  既然是推理小说奖,首先就必须表彰在此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作品。
  贯井德郎《乱反射》的腰封上写着“全新的社会派娱乐小说”。其实并非“全新”,不过作为那个类型的小说,本文已获得好评。相比之下,不知有没有针对“以推理小说形式进行尝试”这一点加以评述的。如果不做这方面的思考,那么作者在开头抛出的那句“曾有一位著名的英国推理小说家……”,就算白说了。
  为什么要在如此重要的卷首放上这么一句?而且还泄了底。那是因为贯井德郎勇于冒险。
  接下来,若不涉及那位“著名的英国推理小说家”的作品、及《乱反射》中的推理布局,就没法继续往下写了。未读过这两部作品的朋友,请跳过下面一段。
  贯井氏提及的英国作品,是“意外罪犯”类别中某一模式的代表作。但是,读者一方多有不满。因为包括侦探在内,未见得“全体人员”都是罪犯。而对此发起挑战的就是贯井氏的这部作品。他在开头气宇轩昂地扬言“几乎所有的登场人物都是罪犯”,即是明证。“几乎所有的”五个字里包含了作者意欲“大干一场”的激情,若不能感受到这份激情,就谈不上从推理小说的角度阅读了本文。
  《乱反射》是Mystery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但凡推理作家都应有切身体会:如今,要挑战古典或原点式的诡计、并取得成就有多困难。贯井氏凭借拥有一双关注社会、关注世间的眼睛(这一点与《献给虚无的供物》共通),完成了这项工作。侦探也是罪犯,在那里整个世界成了罪犯。此处,诡计以完美的形式得以成立。英国古典的主旋律,在当代的东洋弹奏出一支卓越不凡的变奏曲。
  代表见证了这一奇迹瞬间的读者,为那份战栗与快感鼓掌喝采,才是推协奖的使命所在。《乱反射》出色地将“本格”的铠甲掩藏在小说的外衣下,若是一般的小说奖,阅读时会忽视这一点。这完全不成问题,即便如此也是可以一阅的作品。这就是贯井德郎实力之所在。
  不过我要重申一句,推协奖是专业推理作家颁给专业推理小说的奖项。如果不能着眼推理作家的血汗与心气进行评价的话,“推理作家协会奖”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推荐的另外一篇是《粘膜蜥蜴》,其故事可称是一场丰富多彩的恶梦、《春琴抄》之完全翻转。从是否滴水不漏的角度来看,也可见到一些不妥之处。但是,这样的指摘毫无意义吧。理性者,梦醒之后方生其用也。
  《身世谈》中,“怪异”的人物戴着“普通”的假面陆续登场。故事铺展方式之精妙,令人叹服。不能给三部作品颁奖,殊为可惜。
  与上述三作相比,《追想五断章》《赎罪》虽各有引人入胜之处,但在整体完成度方面,略逊一筹。 
 
5、佐佐木让
  这是我第二次担任评委。
  这次,我评选时仍抱着以下两种态度。第一,不摆架子。期待下一部作品啦、再看看情况啦之类的一概不为。觉得好的作品就强力推荐。第二,对不符合自己阅读口味的作品,亦虚心相待。因为对我来说,被指定为评委就意味被赋予了一次开拓视野的机会。
  就这样,那天我上京来到了评选会场。
  我第一个推举了佐藤正午先生的《身世谈》。先生描写日常生活的细节与破绽时,总有精妙绝伦的发挥。本作亦是如此,文中描写了一个缺少主见、有“岸边柳”之称的女性,如何无意中招致了种种失败的过程,作者的叙事方式实乃深谋远虑。故事的叙述者是谁?他与主人公的人生如何产生了交叉?最终发生了什么?直到最后,揭示谜底的方式都很抓人。遗憾的是,其他评委认为推理味较淡,而我没能完全说服他们。
  饴村行先生的《粘膜蜥蜴》,这类小说我还是第一次阅读。从篇首“蜥蜴人”登场开始,我就不知道该采取怎样的阅读方式了,直到被引入令人感动的结局。从结尾部分看,就像是完全凭胡思乱想写就的小说,但事实上该作拥有精致的结构和叙述,察觉这一点后不由击节叫好。这是我推举的第二部作品。不过,文中有很多无法解释的部分,但我亦接受某评委“要求这部作品滴水不漏没有意义”的见解。
  贯井德郎先生的《乱反射》,结局与极尽夸张的开篇不太相称,给我留下了不满。“可恶日本人展示架”的调子贯穿全篇,让我感觉不到阅读娱乐小说时的愉悦。但是,贯井氏写作技艺之稳定超然出众,另外我也赞成其他评委的主张,即“把对推理界的贡献考虑在内,应可授予此奖”。
  凑佳苗女士的《赎罪》,选取了极为微妙的素材。要怎样才能完成救赎呢?阅读时真是捏了一把汗。遗憾的是,给人带来不快余味的同时故事就告终结了,这里是扣分点。
  米泽穗信先生的《追想五断章》,最让我享受的是文章样式。只可惜,我觉得文笔和基干部的设定略显粗糙,不足以表现那样的题材。原可写成一部更具有耽美性的作品吧,此处让我感到了些许不满。 


短篇部门、评论及其他部门部分:
一、入围作(短篇部门):
  安东 能明 《随监》   (《随監》)     小说新潮5月号
  伊冈 瞬  《失火》   (《ミスファイア》) 野性时代11月号
  石持 浅海 《Dropping Game》   
         (《トロッピング?ゲーム》)    不可能犯罪集 原书房
  永濑 隼介 《师父》   (《師匠》)     完默 实业之日本社
  结城 充考 《雨落时分》 (《雨が降る頃》)  小说宝石6月号
二、入围作(评论及其他部门)
  小森健太朗 《英文学的地下水脉 古典MYSTERY研究——从黑岩泪香翻案小说的原作到奎恩》
         (《英文学の地下水脈 古典ミステリ研究——黒岩涙香翻案原典からクイーンまで》)
          东京创元社
  谷口 基  《战前战后异端文学论——奇想与反骨》
         (《戦前戦後異端文学論——奇想と反骨》)
         新典社
  长山靖生  《日本SF精神史》         
         (《日本SF精神史》)
         河出书房新社
  东 雅夫  《怪谈文艺手册》
         (《怪談文芸ハンドブック》)    
         Media Factory(メディアファクトリー)        
二、评委简评
1、逢坂 刚
  短編部門:
  最初读时,每一篇都读得有滋有味,以至于觉得哪篇获奖都不会有怨言。
  这次的入围作中,警察题材三篇、校园题材两篇。我对警察题材的任何一篇都很满意,使我苦于选择。最终安东能明氏的《随监》获奖,但就个人而言,我对《师父》和《雨落时分》的评价也大致相同。比起小说情节更注重人物塑造能力的我,觉得这三篇都达到了要求。《随监》中的广松、《师父》中的大木、《雨落时分》的クロハ即是明证。每一位都是颇具实力的作家,期待今后他们能有更大飞跃。
  同时,我还推举了以校园为舞台的《失火》,遗憾的是没有得到其他评委的支持。我觉得此作所拥有的青春活力、清新之感,实乃现今不可多得之物。文采斐然、易读性也是首屈一指。
  至于《Dropping Game》,称得上是入围作中最具推理性的作品,但背景设定给人欠缺说服力之感,无法强力推荐。我喜欢这种心理类Mystery,所以容我再略表一番遗憾之情。

  评论及其他部门:
  评论的评选是件难事。
  说到底,如果没通读过作者列举的所有作品,又如何能评点其评论之好坏呢。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把是否对所举作品产生了阅读兴趣,作为判断的基准之一。
  由此,我首先推举的是,被公认为最难读的《战前战后异端文学论——奇想与反骨》。调研周全的辛劳之作,从中能得到许多更为进阶的知识,获好评实属必然。作者广搜资料的态度十分彻底,让人对其今后的业绩充满期待。尽管没能获奖,但我要感谢作者的这份努力。
  获奖作《英文学的地下水脉 古典MYSTERY研究》,从是否对所举作品产生了阅读兴趣这一点来看,确能给予高评。事实上,我甚至在网上搜了搜泪香和乱步的《幽灵塔》及其原作——威廉姆森的《灰色之女》,打算入手。作者将舞台灯光对准了Bertha M.Clay、M.E.Braddon、Hugh Conway等几乎已被人忘怀的作家,我能感觉其中洋溢出的那份情热。不过,奎恩、范达因等章节有欠精彩,在我个人评价中排第二。 
  另外,《日本SF精神史》和《怪谈文艺手册》,作为入门书籍相当完备,但没有达到更高的层次。特别是后者,使用郑重体(即ですます型)写得通俗易懂,却又用了“幻成”等字典中没有的自造词,这让我感觉别扭。不过也有评委给予了高度评价,如果因个人喜好让作者吃了亏,我也只能表示遗憾了。

2、小鹰信光
  短篇部门:
  入围五作的题材都偏向警察的调查活动和少年犯罪,因此容易做比较探讨。《失火》余味爽快是其优点,但“怪物父母”(Monster Parent,指总是对学校提出无理要求的父母)没有新意,描写的犯罪也缺乏现实性。《Dropping Game》以假想国为舞台,但没能用好这个构思,给人不上不下的感觉。小学六年级生的犯罪、或者说是教育问题和推理元素未见有很好的融合,总之这两篇不予考虑。
  余下三篇都是警察题材。《雨落时分》中,对全文构思而言极为关键的、汽车知识方面的难点随处可见。故事进展也过于顺当,稍显牵强。《师父》也是,对父子之情的高超表现手法引人入胜,配上乍一看是老鸟的浪漫型巨汉刑警也颇为有趣,但背后所隐藏的黑社会“新型”犯罪则欠缺意外性。
  《随监》(不很熟悉的“随时监察”一词的略语)中,相比推动情节的主人公,作为配角的派出所所长倒是别具风味,甚是有趣(尾声处的台词也能让人回味无穷)。警察题材中融入了少年犯罪,我很欣赏这个附赠佳品,因而推其为获奖作。

  评论及其他部门:
  入围四作的题材都是基于各自专业领域的漫长历史之上,正是因此判断起来很困难。我主要以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所进行的评论及研究活动之方法为基准,斟酌衡量四部作品对各自研究对象的探讨方式。
  《日本SF精神史》及《怪谈文艺手册》作为入门书籍,都十分完备,尤其是后者还有引发读者兴趣的功效。但是作为评论,还不够份量。另有一些细微之处,比如前者不够仔细地写错了著名作家的姓氏,后者漫不经心地转用了一些哲学用语(如方法论),都让我介怀。
  《战前战后异端文学论——奇想与反骨》中,想来是新写的小栗虫太郎论(占全书六分之一篇幅)颇有新意和深度,山田风太郎论也很好,其他的作家论也是经过了充分调查后写就的,但整体而言未能对“异端文学论”做出深入的纵向论述。
  《英文学的地下水脉 古典MYSTERY研究》,正如标题所示,题材极为狭小而专业,但围绕黑岩泪香翻案作品有诸多新发现(如《妾之罪》的叙述性诡计是否是先驱等),读来非常有意思。其研究方法也与我自身的方法有共通之处,可以说是深有同感。起初我就决定了这部作品,经百折不挠地力荐终于赢得了逆转,痛快!
  
3、真保裕一
  短篇入围作似乎都是连作短篇集中的一篇,不禁觉得是否应该一并阅读。因为每一篇都有依赖人物设定、一直线推进故事后引入解决篇之嫌,几乎看不到推理所特有的妙趣。另外,也许是因为都是连作中的一篇吧,感觉不到对人物深入挖掘的意图,似乎只停留在角色区分的层面上,使得形象更为淡薄。独立短篇的单行本很难销售这一理由或许存在,但入围作较之过去的获奖作差距颇大,个人倾向于空缺获奖作。整个行业必须考虑的问题也许正迫在眉睫。
  至于评论及其他部门,入围四作的志向完全相异、且评委间比较评估的基准各不相同,所以讨论时也存在分歧。其中,获奖作赢得了普遍支持。作者的执着和留恋充盈字里行间,是一部辛勤之作。特别是关于翻译和翻案手法的叙述,有一部分还与写作者构筑故事的技术论联系起来,令我大为兴奋。作中还加进了文学史上的新发现。不过,在第四章解读Conway作品的过程中,没有谈到同是泪香翻译的《悲惨世界》,这是不是因为仅限于英国文学所以有所疏漏了呢。如此想来,似也有受法国和俄国文学影响的英国文学,越发让我感到原点研究之深奥,不由兴趣大起。
  《怪谈文艺手册》采用轻松入门书籍的形式,有点得不偿失吧。不过,例文的引用方式很是绝妙,确实告诉了读者何为恐怖的源泉,及其表现的技巧。作者的鉴赏能力之高不容质疑。另外,一边在说写得通俗易懂有多难,手册本身却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让人感佩不已。但也有评委说对怪谈不感兴趣,意外地竟没能获得支持,真是让我懊恼万分。
  
4、菅浩江
  短篇部门中,首先落选的是《雨落时分》和《Dropping Game》。前者的弱点,明明是单纯的位置关系却不写“左”“右”,妨碍了理解,看起来就像不懂汽车的人写出来的一样,表现手法较差。据说是系列作中的一篇,故弄玄虚的地方很多,单独阅读有点吃不消。后者感觉没有新鲜感。虽是关于“升学战争”的青春题材作品,但不见引人入胜的桥段,推理方面无论动机、诡计还是解谜部分,都得不到“啊,原来如此”的感受。
  《师父》中,配角大木是个有魅力的人物。但是,从关键的主人公的行动和想法,怎么看不出是一位师父。案件也是简单的汇款欺诈,依靠对亲情的巧妙处理显出人情味亦让我有一种既视感,就是这样。《失火》,一读之下感觉是位高手。作为青春小说,小技巧使得得心应手,成功营造出了鲜活氛围。感觉与标题的关联方式也很巧妙。但是,与怪物父母、博客、少年思绪等全文构架相关的部分,处理得比较符号化,若能再别致一些就好了,让人扼腕。
  获奖作《随监》,我认为篇名起得不合适,感觉结尾的感叹所代表的是一种直观型见解。不过,作为警察小说,至少让我对不甚了解的“内情”燃起了求知欲,广松这个人物是善是恶也给读者带来了震动,读来颇为愉快。
  这一次的五篇均为青春类或警察类小说,是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争夺。纵观全体,没有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令人担忧。孩子凭个人的正义感犯罪、警察虽不潇洒但以本职工作为豪——我期待今后的作品能凭借这两种手法以外的东西来一决高下。
  评论部门。作为SF作家,首先却不得不把《日本SF精神史》剔除在外,真是有苦说不出。洋溢着作者热情的佳作,但我认为将社会科学也纳入范畴后,其包容之宽广却似乎偏离了“SF”一词带给人们的期待。作品介绍也是,“这里体现了崭新的思想”、“那里有个奇诡的技巧”之类的钦佩点未能传达给读者,有一种作者似乎只是以奇特视角来看待国家政策的感觉。期待研究近现代部分的下册。
  余下三本,引起了大纠纷,虽说例年都是如此。《战前战后异端文学论——奇想与反骨》的趣旨与《日本SF精神史》相通,也是从异端文学的视角回顾过去。不过在这本书中,可窥见作家的为人,让人心生好感。其中尤以渡边温和橘外男的段落最具魅力。让人产生了复读原著的冲动,我想这足以证明书中的评论和评传十分有力。同样《怪谈文艺手册》的原著介绍也很精彩,我首推这本。不管怎么说,书中言尽了古今东西绚烂豪华的怪谈世界,而且主干极为扎实。虽说打着“手册”的名号,实则专业性的部分也面面俱到。如果是喜爱恐怖小说的推理粉丝,我想此书值得你一读。
  事实上,我对获奖作的评分很低。颇觉勉强的爱丽丝自我探寻、另类的奎恩论可留待下回分解,集中力量于泪香和克里斯蒂,这样的书才是有条理的。不过,在评论部门评选过程中,我严守尊重专家意见的姿态,所以对小鹰先生“有新发现”的热情辩护,我唯有为自己的才疏学浅而羞愧。 
 
5、福井睛敏
  短篇小说何去何从。 
  曾几何时,出差时的伴侣就是小说杂志。乘坐新干线时用来打发时间,可以的话带去旅馆当催眠剂用也行。半数都是一次登完的短篇,所以也不会发生因关注后面的情节不小心开夜车的事。
  极端地讲,就算不有趣也不要紧。基本就是消磨时间的工具,所以只要是排列了一堆能让人读下去的文字就行。反过来说,要是读到了有趣得让人无话可说的作品,那份喜悦将是格外强烈的吧。特别是一些说不出如何的故事,却在旅途中让人格外深有感触,有过这种体验的人想来不在少数。
  那是小说杂志的黄金期——特别是短篇小说读者众多,需求和供给相得益彰之时的事。然而现在,小说杂志可以说完全没有销量。出差和上下班时的伴侣被手机取代,旅馆里也是邮件和网络,总之这年头消磨时间的手段要多少有多少。不,应该这么说,当代工薪阶层被迫面临的情况是:既然带着笔记本电脑,出差了也给我好好干点文书处理的活!
  这其中,一次登完的短篇小说已没了介入的余地。阅读小说的门坎变高了,“为了消遣读短篇小说”的行为本身从人们的生活样式中消失,其结果是就算在单行本中,短篇集也被敬而远之。如此背景下,即使以旧有的价值观和评价标准选出了短篇大奖,从头至尾也不过是内部的一场典礼罢了。难道我们就不能对“什么样的短篇小说才是世间所需要的”这一课题,再进行一次摸索么。担任短篇奖评委的两年来,这个想法不断在我胸中萦绕。
  以获奖作为首的五篇入围作都是扎扎实实的佳品。只是,正如题材集中于警察和校园这两类所暗示的那样,无法拂去迎合现今市场的那种中规中矩之感。面对当今有限市场以外的“小说迷”大声疾呼、让世间回首注目自己——这份旁若无人的精气神,我感受不到。
  市场安泰时倒也未尝不可,但今后出版界即将跨入淘汰的时代。包括营销方略在内,现在我殷切期盼,有人能为短篇小说指出一条出路,能让人为之赞叹“居然还有这一手啊!”。
  至于评论及其他部门,原本就是为取悦限定顾客而存在的世界。虽没获奖,但我要向诸位通报一声,《战前战后异端文学论》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读得有滋有味。

 
 
发表评论:
读取中...
Powered by 推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