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侦探的推理游戏——推理过程总结(备忘版)
“推理小说”这四个字发源自日本,但对它诠释最好的却是日系推理的老师——欧美解谜小说,作者通过对线索的排列组合“穷尽”一切可能,运用细节推断+心理分析排除“一切”不可能。其中的推理是一种建立在最大可能性上的对“常识”和“规律”的解读与遵从(想起《魍魉之匣》中的一句话:“概率这东西不过是种诡辩,是种让说不准的未来预知看起来仿佛说中了一般的数字诡计。”)。所以,所谓精妙的推理说到底只是一种或是多种表达形式而已。
线索篇:
1.对心证的不同解读
2.对物证的不同解读(包括实物证据和事实证据)
3.线索的组合形式
Ⅰ.旧线索未经验证
Ⅱ.旧线索系伪造
Ⅲ.旧线索已验证且非伪造
A. 推理过程未包含某条与结论矛盾的线索。
B. 推理过程包含全部线索且与结论无矛盾。
C. 结论和全部线索无矛盾,但推理过程未包含所有线索。
Ⅰ. 新线索未经验证
Ⅱ. 新线索系伪造
Ⅲ.新线索已验证且非伪造
A. 与先前结论无矛盾
B. 与先前结论矛盾
C. 结合某些使用过的旧线索后,与先前的结论矛盾。
D. 结合某些未使用的旧线索后,与先前的结论矛盾。
(“新”“旧”线索以阶段的总结性推理为划分)
方法篇:
1.假设排除式:根据线索排除推理过程中衍生的多种可能性。
2.重点深入式:通过对一条线索的深入挖掘得出某些结论。
3.总结对照式:根据所推理出的多条结论划定或排除涉案人员。
4.多点印证式:通过对多条线索的推理印证同一个结论。
5.自问自答式:对案件中的关键节点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
6.场景重组式:通过推理把案件中有关线索按时间轴重新排列。
7.答疑解惑式:解答他人对推理过程中未详细讨论部分的疑问。
谜团篇:
1. 推断线索的真伪
A.推断相关人员证词的真伪(若为谎话,A.个人因素 B.隐藏凶手)
B.推断实物证据和事实证据的真伪
2.圈定嫌疑人范围
A.推断性别
B.推断年龄
C.推断职业
D.推断身体特征
E.推断历史背景及社会关系
F.其它可以圈定嫌疑人的细节
3.推断凶手是否有同谋
4.推断涉案人之间的关系
5.推断被害人的数目及死亡方式
6.推断凶手的作案动机
7.推断凶手所涉及的案件
8.案发时段的现场重现(不涉及主诡计)
Ⅰ.凶手
A.推断作案时间
B.推断作案地点
C.推断凶手的活动流程
C1. 凶手个人的活动流程
C2. 现场实物证据的活动情况
Ⅱ.被害人
A. 推断被害人到达作案地点的时间
B. 推断被害人去案发现场的目的
C. 推断被害人的活动流程
C1. 被害人个人的活动流程
C2. 现场实物证据的活动情况
Ⅲ.其它相关人员的活动情况
A. 个人的活动情况
B. 现场实物证据的活动情况
9.非案发时段所有涉案人员的活动情况
10. 区分案件中的预谋,意外,突发情况
11.对附属案件的破解
12.对主诡计的破解
13.对历史案件的破解